父亲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医生的一天是不是很好玩?怀着对医生职业特有的期待与好奇,初中生小孙同学来到了父亲所在的医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脊柱外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通过体验父亲一天的工作经历,来感受医生这份职业。通过小孙同学的视角,或许我们可以对医生职业有更深的认识!
医生的一天,与您想象的一样吗?
7:30——早上7点半不到,父亲已早早来到医院。
7:40——作为科主任,父亲聆听完值班医生、护士早交班之后,带着几名医生开始查房,一个一个病人检查过去,我也跟在后面,他一边认真听取主治医生的病情汇报,一边仔细查看患者病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没有一丝懈怠。
8:30——查房完毕,我跟着父亲去了门诊。在骨科门诊候诊区,我看到已经坐满了病人。看到这么多需要诊治的病人,我的心里好像已经被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十分沉重。病人一个接着一个走进诊室,父亲一个接着一个细心诊断,耐心讲解病情、分析患者影像片。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整整3个小时,父亲一刻也没有停歇。门诊一直到11点半结束,此时我已有点疲劳,可父亲却还是那么精神,脸上毫无倦意。
12:00——午饭。
12:30——短暂午饭后,为了弥补一上午艰辛,我回到父亲办公室,挪开沙发床,躺倒便睡,可父亲继续在病房里忙碌。
16:00——下午起床,父亲告诉我跟他一起去参加骨科读片会。读片会?那是什么?带着疑惑,我来到顶楼会场,会场有3个教室那么大。会上,骨科医生们一个个先后上台,把上周的特殊手术病例在投影仪上用PPT汇报一遍,最后上台的是一位中科院博士,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他给大家讲了许多国内外最新的研究以及创新思维,完全有顶级讲师风范,我看到台下的医生一个个都听得兴致高昂。我感慨,医生真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直到现在,我才开始真正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与生俱来的神圣,也从中感受到它的那份庄严和责任。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医生的影子。非典战役中,一共有33名医护人员牺牲,把中国从一场瘟疫当中挽救了回来。一位殉职医生在最后的日记里这样写:“妻是进不来的。我坚决不同意。他们拿进来一盘磁带,是妻录的。先是妻的说话,然后是孩子说。我让小张帮我打手机,我对妻说了句,我今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认识你,我爱你。然后就静静地合上眼。磁带没听完,后面还有段女儿叫爸爸的声音。”
在很多就医者眼中,医生就应该随叫随到,似乎他们根本就不应当有人的需求。要知道,医生也是人,也有人的一切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有疲劳、厌倦;也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活动。用人性的眼光看待医生,他们不是天使,也不是商人,更不是白狼,而仅仅是有血有肉、有感情也有理性的普普通通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既要为人父母,也要为人子女,有朋友有社会活动,而这所有的社会身份都意味着责任与义务。只有把医生当普通人看,或许才能破解医疗卫生行业之困。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