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治经验分享
2025-07-31
48

中年女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以多关节肿痛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此次以头痛伴有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化验抗磷脂抗体阳性,影像学示脱髓鞘病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如何诊治?


【病历摘要】


患者,女,50岁,因“多关节肿痛5年,头痛、肢体活动障碍6天”入院。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肿痛,累及双侧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肘、肩、膝、踝关节,伴晨僵大于1小时,类风湿因子及抗CCP抗体明显升高,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泼尼松10mg qd、来氟米特10mg qd、甲氨蝶呤7.5mg qw,上述症状好转,逐渐停用泼尼松、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


6天前患者睡觉时突发左枕后剧烈疼痛,伴头晕,当时血压156/100mmHg,无恶心、呕吐,次日晨起后发现四肢运动障碍,抬腿及蹲起明显受限,伴发热,体温最高40℃,伴畏寒、寒战,以夜间发热为主,物理降温后可降至37.5℃,当地医院行颅脑磁共振示左侧侧脑室旁阴影,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病程中有可疑雷诺现象(双手指端皮温变低、遇冷变紫),有反复舌缘溃疡,无光过敏、盘状红斑、脱发,无口干、眼干、猖獗龋齿、腮腺肿大,无肌痛,食欲尚可,睡眠差,小便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夜尿增多,无肉眼血尿、尿中泡沫增多,大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5年前诊断为高血压未规律治疗;2年前确诊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一直应用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1年前诊断为糖尿病,未规律治疗。3个月前左足底皮肤破溃后一直未愈,逐渐形成直径约3cm脓包,1天前在我院门诊行切开清创术,并予依替米星及奥硝唑抗感染治疗。


【入院查体】


T 38.4℃,HR 92次/min,R 20次/min,BP 120/70mmHg。骶尾部可见一0.5cm×1.5cm皮肤破溃,右臀部可见多处皮肤破损,部分结痂,无渗液,左足背敷料覆盖,双手指端皮温低,远端皮肤发绀,以右手显著,掌侧可见绿豆大小暗红色皮疹,突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左手MCP 2~3、5、PIP 2~3、右手MCP 1~5、PIP2、4~5、DIP 2~5、双腕、肘、肩、膝、踝关节压痛,双踝关节肿胀,均有屈伸活动受限。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Ⅱ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双下肢及足背有可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1.01×109/L,NE% 62.7%,EO% 9.3%,EO 1.03×109/L。尿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白蛋白25g/L。


免疫相关:ESR 58mm/h,CRP 381mg/L,RF 423IU/ml,IgG 20.3g/L,IgA、IgM正常,补体C3、C4正常,IgE正常。抗心磷脂抗体17.6U/ml(12周后复查23.6U/ml)。β2糖蛋白I 10.75RU/ml。狼疮抗凝因子试验1.22(12周后复查1.33)。ANA 1∶40着丝点,ANCA、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均阴性;冷球蛋白阴性。


感染相关:PCT 3.13μg/ml;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为阴性。血培养阴性。结核T-SPOT.TB阴性,PPD试验阴性。EB病毒IgM抗体均为阴性。


脑脊液化验:压力210mmH2O,常规外观清透,未见细胞,生化正常,墨汁染色、普通细菌涂片染色阴性。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及弓形虫IgM阴性。寡克隆区带:阳性,提示Ⅱ型,与血区带不同。血清抗水通道蛋白抗体(NMO-IgG/神经组织):阳性(+++)。CSF抗水通道蛋白抗体(NMO-IgG/神经组织):阴性。BBB通透性7.55×10−3。CSF髓鞘碱性蛋白13.94μg/L(<3.5μg/L),血髓鞘碱性蛋白12.44μg/L(<2.5μg/L)。


【影像学检查】


颅脑MRI:左侧侧脑室旁异常信号,脱髓鞘病变,与外院检查对比病灶缩小(图1)。


颅脑MRV:左侧横窦及双侧乙状窦内可疑充盈缺损影,静脉窦血栓形成(图2)。双下肢、双上肢静脉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轻中度反流。


图1颅脑MRI

 图1颅脑MRI

左侧侧脑室旁异常信号,脱髓鞘病变

引自:风湿免疫性疾病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8376-2.主编:栗占国 陈 适 刘燕鹰

 

图2颅脑MRV

图2颅脑MRV

左侧横窦局部显影不佳,血栓形成,左侧乙状窦及颈内静脉显影纤细。

引自:风湿免疫性疾病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8376-2.主编:栗占国 陈 适 刘燕鹰


【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

脱髓鞘病变

2.抗磷脂综合征


【诊治经过】


患者多关节肿痛,伴有RF、抗CCP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患者此次入院主要表现为头痛、肢体活动障碍,结合血液及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寡克隆蛋白检测、头颅磁共振扫描,除外中枢系统感染,考虑颅内脱髓鞘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可能性大。磁共振静脉造影成像提示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间隔12周2次抗磷脂抗体阳性,考虑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


患者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脱髓鞘病变,治疗原发病予醋酸泼尼松片30mg qd,拟逐渐减量,联合环磷酰胺100mg qod(隔日1次),加用来氟米特10mg qd控制关节症状。患者入院发热,具有皮肤感染表现,经过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患者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完善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结合头颅MRV考虑与静脉窦血栓相关,予甘露醇对症降颅内压,并加用抗凝治疗,患者头痛症状逐渐好转。出院半年随访,患者无头痛症状,关节肿痛、四肢肌力症状稳定,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来氟米特加量至20mg qd,复查头颅MRI脱髓鞘病变病灶较前缩小。维持抗凝治疗,拟抗凝治疗1年后复查影像学检查,神经内科随诊,酌情调整。


【病例评析】


该患者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此次因头痛、四肢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发热,有头颅MRI异常病灶,其诊断成为难点。一方面患者发热、具有皮肤感染病灶,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对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另一方面,脑血管病、颅内占位病变需进一步除外。更重要的是,患者存在可疑雷诺现象,需要考虑结缔组织病特别是抗磷脂综合征、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经过细致的检测排除感染,完善自身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等检测,脑脊液免疫损伤相关蛋白阳性,考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静脉窦血栓及脱髓鞘病变。


抗磷脂抗体阳性可出现在多种免疫疾病及肿瘤疾病中,我科曾有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可达44.7%,部分患者可有相应临床表现,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本例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出现血栓性疾病,需完善抗磷脂抗体检测,明确有无抗磷脂综合征。


脱髓鞘病变可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均有报道,类风湿关节炎亦有个案报道,治疗以免疫抑制为主。该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影像学提示左侧脑室旁异常信号缩小。


该病例提示同一患者可出现多种免疫学异常,并且合并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系统疾病,充分体现风湿病涉及多学科,需全面评估病情,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强调综合治疗。


本例启示


类风湿关节炎伴脱髓鞘病变,合并抗磷脂综合征,临床相对少见。


抗磷脂综合征血栓部位可为颅内静脉窦血栓首发。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需与感染、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病及肿瘤等相鉴别。


同一例患者可出现多种自身免疫异常及多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