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院士”是怎样炼成的?
2015-03-24
215

古往今来,在每个行业里都有一些天生就是用来被膜拜的人,比如说院士。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院士?医学界“院士”是怎样炼成的?

医疗“国家队”几乎都留过洋

在2013年新晋的两院院士里,那些知名的大医生几乎组成了他们那个年龄层次的医疗国家队。既然要代表国家水平,那自然就少不了国际上的交流。虽然近几年国内的医疗水平提升非常迅速,但是想要快速并入通向院士之路的快车道,出国留学似乎成了必然的选择。

2013年新晋的两院院士中,不管是做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留学背景。有的人目标明确,到国外专攻某个领域,学成之后回国带领团队共同成长。有的人在国外已经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回国以后也显得游刃有余。随手举几个例子,同仁医院的韩德民院士,曾经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修读医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学位。阜外医院的胡盛寿院士,也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

不管是单刀直入,还是曲线救国,留学的经历对于成为一名院士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院士都表现出了如同开挂一般的个人能力

每当有一个院士Duang得一声横空出世,总是会有人在旁边仿佛看破一切地说:看,他身后有个团队。当然,团队牛个人才牛,但是也只有个人牛才能带的起一个团队。所以想要成为院士,就要修炼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

两院院士的评定,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打造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在2013年的新晋院士里,有很多人都表现出了如同开挂一般的个人能力。同仁医院的韩德民院士四十多岁时,就依托国际先进的鼻内窥镜技术,在原有耳鼻咽喉科的基础上创建了头颈外科,成为了同仁医院在眼科外的另外一个优势科室。除了临床实践工作,在学术上一骑绝尘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虽然专攻的领域不同,但每个院士都可以称得上是战斗力爆表的逆天存在。其实你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想要变大牛,那就接着看下去。

医学大牛们的超强“续航”能力

每个刚刚走上自己工作岗位的小医生们,提到这些牛人,大都只能用一种仰望的姿态来顶礼膜拜。其实大牛们的成就也是在临床和学术上常年积累出来的。这时候就少不了通往院士之路的另外一种能力:续航能力。

很大程度上,这里提到的续航能力既要看医生能在手术台旁能站多久,也要看他能在电脑桌前坐多久。其实看看每个院士的简历,都可以看到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几百篇论文,和几十篇SCI,这就是一个学者在学术上持续的影响力的体现。虽然对于医生的职能在近几年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从目前医学领域的主流声音来看,医生还是要进行研究。如何看待医学实践和论文的关系?

2013年新晋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认为,医生天然是一个研究者,临床和研究是天然一体、高度统一的,没有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每个病例都要用研究的态度去做,每个病例身上都蕴含着科学奥秘,隐含着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现在医疗界有种说法:医生不应搞科研和教学,会影响临床工作。王辰院长说:“这是很糊涂的话,如果没有科研和教学才会影响临床,没有科研何来创新?没有教学何来人才?研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改善临床实践,我们追求的临床目标是一天比一天好,只有通过研究工作才能达到。”

行医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临床与研究的高度统一。而研究有多种,医生可以不作基础研究,但不能不作临床研究。研究需要总结,以论文形式表述发现、揭示规律。医生作为知识分子,必然担负知识创造的责任。在通向院士的道路上,研究和临床对于医生来说就像是飞机的两翼,不想跑偏就得平衡发展。

人文素养决定水平高低

医生照顾病人有三件法宝:药物、刀械和语言。语言代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在疗效中永远超过50%,一千年前是这样,一千年后还是这样。

人文素养决定医生水平高低,这是王辰院长的观点。“我们卫生界总是说给病人看病很困难,沟通很费力,实际上究其根源都与医生的人文素养有关,一个医生只有等于和大于病人的人文素养时,在医患沟通中才能争取到主动。”

在王辰院长看来,从人文素养上讲,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没有设计好, 而医生这个职业应该多读书,多读文学书,是成就一个医生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没读过那些书,就没法体会那种心态,那种人生感受,医生的人文素养是弥补技术的不足,使患者身心均得其所,他的病可能治不好,在他生命行将失去时,医生要帮助他能得其所,这些事情做好了,真正的医学体系才能建立起来。”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医学界的“院士”,哪一个不是有着极高的人文素养,对待病人“药物、刀械和语言”样样都有。

专业之外 满满的社会责任

在当选院士之后,一个医生的身份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实想要成为一个学科内最杰出的专业型人才,自己的视野不能只集中在专业上。在很多院士的成功之路上,专业领域的贡献只能占一部分,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他对于社会的回馈。

针对我国耳聋约2780万人的严峻现实,韩德民院士1993年以来带领团队完成17.1万例新生儿听力筛查,1997年成功开展我国第一例儿童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减轻聋儿家庭经济负担,先后五次往返台湾大陆之间,促成台塑集团向大陆捐赠15000例人工耳蜗,市值人民币30余亿元。

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不同,但是想成为一个院士,自己的价值就不可能只体现在学术方面。不管是公益价值,社会影响力,还是道德榜样,在这些新晋院士们的身上总有些学术之外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医生的职业道路很漫长,不妨把这些院士作为一个标杆,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即便最后成不了“院士”,您肯定也会成为一名好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