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市级政府的清编文件 折射了医院编制的未来走向?
2023-05-11
1922

近日,一份关于哈尔滨市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编外人员”的文件,再次掀起了医院编制去留的热烈讨论。
 
一份文件掀起编制讨论高潮
 
今年3月20日,哈尔滨编制委员会发布《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其中提到,从3月初起,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
 
哈尔滨明确了11类编外人员,第10类中提到医院等用人主体要结合专业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自聘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逐步将已自聘人员转化为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
 
这份市级政府的文件,像是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竟然在全国范围的医院内掀起了涟漪。
 
所谓一叶知秋,不少人想在其中窥出医院编制的未来走向。
 
当地医护的反应
 
按计划,此次清编将在今年6月底结束。如今已经是5月,清编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5月初,多家公立医院医护接受了媒体采访。哈尔滨市属医院一护士不担心失业:“大多数护士都是没有编制的编外人员,但医院的护士都紧缺,裁了谁干活?至于最近还有小道消息在传,要给护士解决编制,当然这消息我也不太信。”
 
虽然很多医护不担心清编工作波及自己,但也感到编制的弱化,想入编越来越难。哈尔滨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表示:“医院每年有多少人能入编,一是看有多少有编的人退休,能把编制空出来;二是政府不定量的新增一些编制。”
 
这位医生所在科室有80%的人在编,而同一家医院2016年开设的新院区早已是另一番光景。该医院新院区一位主治医师介绍:“我们科室的人全部是合同制,医院没有增加过编制。”
 
其他地方医护清编情况
 
除哈尔滨外,多地正在进行编外人员清理工作:海南万宁、湖北十堰、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楚雄……
 
公立医院属于二类事业单位,能获得财政差额拨款。不过,在一些三甲医院,财政拨款只占医院收入的不到10%,所以聘用编外人士,仅从营收上看医院有很大的自主权。
 
但公立医院这两年在过“紧日子”,裁员也是势在必行。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43.5%亏损,2021年5456家二级医院中也有43.87%亏损。
 
“裁员还是从编外先开始。”一家新疆三甲医院的住院医师介绍,受新冠疫情、经济负担影响,他所在的医院已经裁掉了三分之一的编外后勤、安保人员。
 
今年4月,湖北省十堰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介绍,着重对包括卫健在内的多个编外聘用人员数量多、情况复杂系统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规范清理,编外聘用人员比上年同期减少326人,节省财政成本约1500万元。
 
之前东北清理编外人员和员额制的时候,很多人都说编外都是不学无术的关系户,清退了拍手叫好。事实证明,哪怕是有学历、有能力的人,这次清理下也难以幸免。
 
浙江舟山,很多当年拖家带口通过人才引进进来的“高端紧缺人才”,现在已开始被清退。这些人至少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不可谓不惨烈。
 
财政收入好的时期感觉不到压力,三年疫情经济滑坡,财政支出加大,许多地方发工资保民生都成了问题,公共财力再无法养活那么多人。
 
对编制的态度有了分叉点
 
曾经,编制是大多数人眼里的香饽饽,挤破头想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编制的态度不再整齐划一。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编制附带着落户指标,依然尤为珍贵。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表示,科室里只有一名医生没有编制,市属医院的情况应该都差不多,绑定户口的编制几乎是标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京等人研究估算,对于农村户籍医生,其愿意每月减少收入11366.30元来获得一个公立医院备案制的编制岗位。
 
编制,还被医院作为一种奖励。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出台政策,用编制奖励抗疫一线表现优秀的医护。
 
但在很多地方,很多医护对编制少了一份执念。有编制固然更好,但编制太少,也就不再强求。
 
上述新疆的住院医师选择了一家没有编制的省属三甲医院,其表示:“如果我退一步选择稍差一点的医院,就可以有编制,甚至到县医院,还有房子和安家费。”
 
医院对编制内外同工同酬,是改变年轻一代医生看法最重要的原因。
 
这位新疆住院医师说,以前听说科室要有新编制了,就会赶紧请领导吃个饭,希望自己能尽快入编,现在他所在科室的副主任都没编制,他的同学大部分都没有编制,大家也不强求了。
 
在相对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等,医院编制甚至无人问津。2023年4月,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因报名人数不足,一些省三甲医院缩减或取消了编制岗位。
 
在新一代医生眼中,编制是保障,也是枷锁。上述新疆住院医师直言,如果工作太累了,或是发现不合适,没有编制比较容易跳槽,有编制想走挺难。医院给高学历人才编制,也是为了能够留住他们。
 
医院编制的未来走向
 
事实上,快速扩张发展的“大三甲”,编外人员已是为主力军。江西省一家三甲医院,2021年在岗职工6790人,其中编外人员占71%,包括人事代理854人,编外聘用3651人,编外合同290人,外籍专家2人。
 
哈尔滨的一家三甲医院,2020年底,编外人员3274人,超过了编制内人员2405人。
 
同时,目前大多数医院已经完成了备案制改革,从原本的编制随人走,改成了定岗不定人,人走了编制还留在医院,让人才在公立医院之间顺畅流动。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至于未来医院编制是去是留,前路尚不明朗,各方观点不一。
 
2011年国务院文件最早提出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公立医院、高校附属医院将逐渐去编化。但疫情的突然造访,这一话题被搁置。
 
2021年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公开提及,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中央编办积极论证,力争在编制方面有所突破。
 
不过,无论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进入体制,都不要幻想着“躺平”了,必须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创造更多价值,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编制成“束缚”,公立医院的“铁饭碗”不香了?

(2)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