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医学史浩如烟海 什么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2017-06-06
466

一般意义上说,医学生们在了解传统医学的基础上,也要了解西方医学史。接触一门新的学科,需要不断的钻研与适应。下面就怎样学习西方医学展开论述,为对西方医学史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依据。

显然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医学史是一部浩如烟海的长篇巨著。经过数千年来历史的沉淀,无数医学先辈们用自己的汗水与付出在这部巨著中写下了自己独到的一笔。人们都有各自的兴趣,针对不同学科的分类,人们可以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国外绝大多数医学院并没有统一的医学史教程和“标准教科书”,也极少有专职的“医学史”教授。医学史的讲授,通常都是由相关学科(如内科学、病理学或外科学)的教授来担任。一般说来,探索医学史的范围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医学在各文明古国的发展史

虽然医学的使命在世界各国是相同的,但它的治疗方法是在不同文明背景的影响下,对生命、疾病、死亡的不同认识而形成的不同观点。古希腊医学体系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也受到古代其他医学学派的影响。各文明古国有各自的医学发展体系,其研究主要遍及史前时期的医学和古埃及医学、阿拉伯医学、巴比伦医学、古印度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等。所以医学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索、比较世界各文明古国所特有的医学体系、他们的兴衰、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为借鉴。这种做法对于了解并掌握西方医学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医学各专门学科的发展史

可能一部分人们了解到,早期的医学基本上没有分科。但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医学经验的发展,逐渐“分化”产生了不同的专门学科。所以医学史的内容之一,就是探索各专门分支学科的历史,比如外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外科灭菌与消毒、病理学的发展、心脏病学的发展、皮肤病学的发展、儿科学的发展、接生与妇产科的发展、传染病学的发展、疫苗与免疫接种、X‐光射线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等等。

(三)医学基础学科的发展史

医学基础学科包含许多重要部分。人体解剖学、胚胎学的发展、细胞的发现、心脏功能及血液循环的发现、外科麻醉的发现、细菌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史、抗生素的发现,都是经典的例子。从十六世纪以来,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界对于人体结构、功能、疾病发生的机理的认识,被誉为医学史上的里程碑。

(四)医学与人类历史的关系

一方面,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导致人类疾病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也紧密联系到社会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通俗地讲,医学是人学。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是科学中最人道的。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开始寻求各种有效的措施,包括国际间的协作,大规模地预防、控制以至消灭某些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最为成功的范例是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对鼠疫、霍乱、炭疽、黄热病、结核病的控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以,研究医学与人类历史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对于制定全球预防保健的战略性措施,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历史关键人物的疾病史

人类历史上有不少地位特殊的人物,他们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虽然来自不同职位,但他们都有着困扰,那就是被不同的疾病困扰。比如秦始皇、汉武帝、拿破仑、华盛顿、孙中山、周恩来、基督、林肯、爱因斯坦、释迦牟尼、罗马教皇等。这些疾患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起居,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思维和决策。探索这些人物的疾病史,常常是一种饶有趣味的研究,有助于在不同的角度观望历史的进程。同时解决人们的病痛困扰。

(六)医学界对生命本质、生存机理、疾病的成因、愈复过程、衰老的机理、死亡过程的探索和认识

这是医学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推进医学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常常导致对疾病不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也促成医学上的不同学派。

大致说来,广义上的“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相互交替的阶段:神道医学(Magical or Religious Medicine)、经验医学(Empirical Medicine)和理性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

医学发展到如今,不论是传统的中医,还是现代化的西医,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是繁荣的阶段,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疾病却并没有被克服,甚至是愈演愈烈,治疗越来越难,病毒细菌种类也在增加。

综上所述,学习西方医学史可先从了解古代西方医学流派特殊的观察、分析、思维、推理的方式着手,对于无从下手的医学爱好者们,可从以上几点阐述逐一消化吸收。

(环球医学编辑:董燕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