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长春市民范女士到医院开中药,开了10味药,医院给开错了两味。幸好她及时发现了错误。不过医院对待患者的态度令范女士非常不舒服:医院负责人说管理没问题,让她找领导,可领导不在。医生说字迹难辨认,“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患者想要的无非是医院不推诿、不扯皮,主动承认自己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患者赔礼认错。但是鲜有医院能做到。
开十味中药搞错了两味
范女士患上了一种皮肤病,身上经常发痒,于是到长春红旗街附近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看病。医生给她开了药,用药之后效果不错。近日,开的这副药用完了,她还想再开点儿继续用下去。
1月31日,范女士让父亲拿着上次医生开药的配方再次来到医院。父亲在急诊门诊的便民窗口拿到了这副药,共10味,一共100多元钱。晚上,范女士看到了父亲为其买回的药。“我拿过这10味药,对着以前的配方看了看,突然发现里面有两味药不怎么对劲儿,因为这10味药都是免煎的中成药,里面是颗粒,外面有带名字的包装,我一下子就看出来有问题了!”
原来,这两味药中,金银花变成了金莲花,木通变成了木香。
患者讨说法
2月1日,范女士再次来到医院,准备向医院讨说法,“医院急诊门诊的相关医生说,金银花之所以变成金莲花,是医生开药时就错了,而木通变成木香是在药房抓药时拿错的!”
“我又找到了该医院的负责人,质疑医院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但这名医院负责人认为他们医院的管理不存在问题,让我找医院别的领导,但医院别的领导又不在!”范女士说,“医院对待患者的态度让我很不舒服,如果因为这两味搞错的药而使患者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谁该负责?医院的某些医生还说这是小事儿,把药换过来就行了!”
最终,医院给她更换了开错和抓错的两味中药,“药换完了,共花了90多块钱。”范女士认为,“这么样的大医院,如此低级的错误是不该犯的,医院应该对患者负责任!”
医生说法
医院为何会将范女士的10味药搞错两味呢?一名女医生表示:“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每味药的药量也不大,也就两三克,现在患者已经把那两味药更换完了!”
对于医院为什么会开错药,这名医生说:“患者拿来的药方,上面的字很难辨认,导致医生出现辨认错误,所以才把金银花变成了金莲花。配方上的药名的确很难辨认。”她还说医院不经常发生类似的错误。
而对于抓错另外一味药的事儿,医院药学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可能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一时疏忽抓错的。
“道歉”去哪儿了?
出现问题,医院并没有积极地处理,要医院道歉似乎更难。久而久之,似乎没有人在意“强势”的犯错方是否道歉了。
这显然是一种不好的倾向,道歉与否关乎态度,意味着当事双方平等与否。不道歉,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推卸责任,更不意味着就抢占了道德制高点,而不会影响形象。
整个处理过程可以归结为:纠错、检查、道歉、上报。其中,纠错、检查与上报,在医院发现问题时,可能都是必须的常规动作。但道歉,则是医院主动担责的一个自选动作。
在现行的种种社会制度下,一方犯错,即便道歉,在划分责任时也会科学合理;拒不道歉,也并不是说可以光明正大地推卸责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拒不道歉或者说死不认错,可能说明认错失去的比不认错失去的多,人类有回避自我否定的本能,这或多或少和尊严有关。
但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应当摆脱这种个人的局限性。不道歉、不认错,只会让纠错周期越来越长,矛盾越来越激化。
出现错误,特别是对于大机构来说,应勇于道歉,敢于道歉,然后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并非端着架子,“大而不道”地高高在上。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