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平时很和善的老医生被患者投诉态度生硬。据这名老医生解释,当天上午他看了40多个病人,一直到中午一点多才结束,前面20多个脸上的肌肉还勉强可以支撑起笑容,后面的就很吃力了。不过这样的解释也不能让投诉者满意,该医生被罚款50元。其实,医生笑与不笑不见得很重要,重要的是能看好病,病不好再好的笑也无济于事。你们说呢?
近年来,医院为提高服务质量,先后开展“优质服务年”和“感动服务年”活动,仍然有不少患者在服务态度的问题上提意见。某医院门诊部曾经接到一个投诉,说门诊一个平时很和善的老医生对他却态度生硬,不愿和病人作更多交流,解释病情面无表情、过于专业,无法让病人了解病情。按照“有投诉必处罚”的原则,门诊部找这个老医生了解当时的情况。他说,昨天上午我看了40多个病人,一直到中午一点多才结束,只能说前面20多个我脸上的肌肉还勉强可以支撑起笑容,后面的就难了。前面20多个我的喉咙还可以应对这个嘈杂环境里的病情解释,后面的就很吃力。这样的解释也不能让投诉者满意,医院依据《感动服务手册》罚款50元,老医生倒也认罚。
后来一群年轻医生针对这一事件开始了讨论,话题是服务态度中的一个环节:微笑。如果急救车送来一个抢救病人,我能笑吗;紧张的抢救,这个节骨眼上我能笑吗;如果抢救不成功,我还能笑吗;就算是抢救成功了,我真的就可以笑吗。结论是:危重病人,忌笑。你看啊,抢救病人来了,家属会说我们家的都病成这样了,你们还笑!都这个时候了,你们还笑!抢救不成功,家属会说我们的人都没了,你们还笑!抢救成功了要笑啊,可我们已经累得没有笑的力气了。
急诊患者不能笑,一般的门诊病人需要笑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也经不得细究。按理,笑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情表露,一种情绪的自然抒发。一个人单方面或装出来的不是笑,那是脸部肌肉运动。况且,笑还需要你的对象回复一个互动的响应,否则人家还会怀疑你精神有毛病。在医患互动过程中,大部分病人能够支持和配合医生们的笑。但是疑难病人或家属一般做不到,他们有一脑子的疑虑和担心等待破解,哪有心思笑。怎么办,与慢性病疑难病人打交道还是忌笑。
会笑的医生看上去自然是好上加好,让病人感受到温暖亲近,医院也不是冷冰冰的,但是那些平日里对自己的亲人都难得一笑的医生也不能说他们不是好医生。
这种讨论最好是不要进行,不然会伤了很多人的心。不拘言笑的医生非得要他笑,担心他们只顾着要面带微笑忘记了如何看病,逼出来的笑还可能会机械得不自然让人也感觉不舒服。医学本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伦理性很强,不可知不可控的东西太多。如果硬要将笑纳入医生的服务范畴去评价医生,未免有些苛刻,严谨的医学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医生笑与不笑不见得很重要,只能说这是对医院服务的一种体现,重要的还是能看好病,病不好,再好的笑也保持不了多久。看病的最高境界是病要好、钱要少、气要顺,当医生的需要把善良放在心底,把体贴放在眼里,把自然放在脸上,谁会说这样的医生不是个好医生呢。
(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