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需注重细节 提升素养
2015-05-18
326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做事都会讲“仁义”二字。大大小小的行业无论是靠技术吃饭,还是开店经商,有了“仁义”就会赢得信任。医生这个职业也是一样,医术再好的医生也要注重自己内心的涵养,懂得体恤患者,关心患者。因为,我们医生是在跟人打交道,攻克了技术难关,最终还是要用在人身上的,需要得到人的认可的。

纵观古今中外的大专家,他们虽然身怀绝技,但是却很少有“摆架子”的势头。他们对待患者总是平易近人,给患者一种好相处的感觉,因而也得到患者的尊敬。这是因为他们在积累医疗经验的时候也不忘记提升修为的素养。在行医当中贯通修为其实并不难,我们不妨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

认识患者 了解患者

医患从陌生到信任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我们要做到了解患者,这样才能提供给他所需的帮助,才能给他所需的关怀。了解首先要从认识开始。比如说,看到患者能叫出名字,不仅会让患者倍感亲切,也会明显增加他对医生的好感。对于长期就诊的患者,可以了解患者的工作或其他情况,以便交流。

放低身段,做到平等交流

对于自己的治疗对象,医生要意识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各种想法的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医生见到患者时应当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自己。尤其是当医生在与患者初次接触时,既是为了让患者认识自己,也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在介绍自己时,最好和患者及其家属热情地握握手,因为,通过握手这样一个肢体接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陌生感、生疏感就会大大减少。

在与患者交流时,医生应尽量放低身段,做到平等交流,为此,可以请患者坐在自己的对面,以保持与患者目光齐平。如果医生是坐在椅子上,患者却站在医生面前,这样一种“审讯式”的医患交流,会使患者认为他和医生地位不是对等的,感到不被尊重,更无从谈到对医生的信赖。

体格检查消除距离感

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并都可以通过仪器诊断,但仅相信仪器的医生并不能称为好医生。实际上,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疾病,体格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某些阳性体征,而且体格检查时的肢体接触可以使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距离感完全消除,让患者对医生信任度大大增加。患者一般期盼医生通过查体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如果医生不给他仔细查体,大多数患者会认为就是不认真看病。

准时和及时

按照约定的时间到场,进行诊疗不要让患者久等就是对患者的尊重。如果迟到了,要真诚地向患者道个歉,但是过多地解释或者找一些借口,往往会适得其反,让患者更加不满。中国大医院的医生都十分忙碌,因此,我们与患者约定时间时最好给自己留有余地,以确保自己不会迟到,避免因迟到导致患者的不满意。

而在告知患者的检查结果、会诊结果、病情、治疗方法等信息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患者或患者的家属。拖延的时间越长,患者内心的焦虑与担心就会加重,也越容易对医生产生不满,最后导致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准时和及时”在行医修为中是非常关键的,也真正体现出了一个医生的职业素养。

进行良好沟通

与患者沟通时,最好用开放式问句,例如“您需要什么帮助?”“您有什么问题?”“您有什么不舒服?”等等。开放式的问句暗示你会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各种帮助,且乐意回答他提出的任何问题。

给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情或手术过程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而应尽可能地应用一些通俗语言,以使患者彻底理解。在结束谈话前,医生要简单总结一下主要信息,这样有利于患者清晰地理解。

在患者说话时,医生应当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尽量避免打断患者,手机也最好设为静音。同时,保持与患者的眼神交流,切忌在与患者交流时打电话、看电脑屏幕或打字。这样,患者才会认为你在认真地给他诊治疾病,且尽心尽力地给他提供帮助。当然,对医生本人而言,也不会由于分神而遗漏患者提供的各种信息。

定期随访

患者在治疗后,往往希望医生一直关注他的病情变化。因此,医生可以通过电话、书信方式、门诊或病房调研等方式,随访出院或就诊过的病人,是十分必要的。医学随访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科学研究;二是掌握临床病情变化和及时治疗;三是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对部分由于疾病所导致心理障碍的患者,予以心理辅导和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起乐观向上的生活理念。这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会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医生在从事医疗行为过程中,如果能把“行医修为”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必将提升自己作为一个医者的素养,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构建出和谐的医患关系。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