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为何不聆听一下医生的声音?
2015-03-16
356

近年来接连不断的医疗暴力事件,再次将医患关系推到了风头浪尖;而医疗体制改革,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纷纷为医改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看似有理的解决方案。然而作为医疗体系中最最重要一环的临床一线医生的声音,却几乎完全听不到。一线医生是对目前医疗体系的种种问题感受最深刻、认识最清楚的群体,医改应聆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一线医生医改心声:无论民众还是政府对医疗体制现状都存在错误判断

(来源于微博,节选)

目前,无论民众还是政府,对医疗体制的现状都存在极为严重的错误判断,这种错误判断,直接影响了医疗决策,导致很多的医改政策,最终南辕北辙,越改越错。

最普遍流行的错误观点是:中国看病难,看病贵。中国医院的公益性没有得到体现,医生靠卖药挣钱。治疗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乱开大处方大检查。

首先说一下看病贵。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时什么时候得出来的,更不知道其依据是什么,但这却成了中国官员和百姓的共识,也确实是一些低收入群体的主观感受。在某节目中,一个大妈不断的反复的强调:我一个月就挣一千块钱,看病就是贵就是贵就是贵。但问题是,要客观评价中国医疗费用的高低,不能单纯以社会低收入人群的感受作为依据,对大妈来说,全聚德烤鸭一样太贵,但市场的评价却未必如此。

说到医疗保障,很多人言必称欧美如何如何,事实上,这种比较极其的不合理。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是美国的不到八分之一。拿美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来要求中国,就如同一个刚刚温饱的家庭,非要以富豪的标准过日子一样,是件很可笑的事情。但是既然很多人喜欢比,那么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中美医疗费用的价格。

在美国,预约挂号的费用,一般为120美金左右,无需挂号的急诊,问诊费用一般为450~600美金,急症加救护车加消防车,7000美金到12000美金不等。美国阑尾炎手术的费用,约26000美金。美国生一个孩子的成本,包括产前检查,生产机婴儿护理,平均52000美金,而美国一次心脏支架手术的费用,可达50000美金以上。2010年美国全年医疗总支出到了2.6万亿美元,平均每人8402美元。

完全不需要罗列出中国对应的数字,即使考虑到两国经济水平的差异,即使考虑到八倍于中国的人均GDP。中国医疗服务的收费也大大低于美国,仅相当于对方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而且,这是在包括了一直被公众和媒体诟病的药费和检查费后的差距。

那么,中国看病难不难呢?在某节目的现场,一位男嘉宾大吐苦水,他去当地某三甲医院就诊,早上七点多去排号,到最后取完药物,已经接近12点。他斩钉截铁的认为:中国看病很难。而找优秀的专家看病,更难。

如果他的抱怨被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乃至香港人听见,估计会一头撞死。因为他这个看病速度,在全世界都算最快的了。在美国,走保险的话,公立医院的挂号预约一般都要一周左右。而检查往往要约到几个月之后。在加拿大,一次胃镜检查约到一年以后绝不是笑话。作家六六曾讲过一个故事,她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发现乳腺肿块,怀疑乳腺癌,需要做钼靶检查,当地医院给预约到了3个月之后。如果真的是恶性肿瘤,这个时间足以发展到晚期。如果想快,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收费高昂的私立医院,一个是坐飞机回中国,加上往返机票都比美国便宜。

而我们国内的三甲医院,虽然免不了要排队,但基本都能做到当天就诊,当天检查,当天或两三天出结果。如果国内最高级的医院这样的服务水平叫看病难,那敢问什么才算容易?一个每年一大半时间在国外的朋友这样评价:在全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的医疗服务是最廉价,最优质,最便宜的。

极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完全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彻底破坏了市场的调节能力。既然协和医院的挂号费和社区差不了两块钱,那我为什么不去协和呢?其结果就是患者大量的涌向大医院,一方面,协和医生面对汹涌的患者人潮高强度运转,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本该成为医疗保障主体的社区医院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而这种局面,又阻碍了社区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2012年,全北京总诊疗1.92亿人次,其中社区中心仅完成21.3%,而三级医院承担了42.1%。在英国,90%的患者由全科医生首诊,其中又有90%由全科医生完成治疗,无需转诊。

正因为中国大型三甲医院的服务太优质、太廉价、太便宜了,所以大量患者向三级医院的集中,导致了一线医生工作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同时无可避免的导致了就医体验的下降。医生留给每个患者的处理时间只有3分钟,这意味着医生必须不时打断患者的陈述,大大增加了医患之间擦枪走火的机会。同时,庞大的病患数量,也使得三甲医院遭遇地痞流氓无赖,导致恶性伤医事件的可能性。中国患者大部分是善良的和通情达理的,但是庞大的患者基数,导致了三甲医院必然成为暴力事件的高发地。

中国的公立医院,中国的一线医生,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里面做出的付出最多,回报最少,待遇最不公平,受到的诬蔑和委屈最多的群体。而这也对中国医疗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高强度的工作,低廉的薪资,没有安全感的环境,医疗群体士气低落,人心浮动。这一方面导致大量优秀学生不愿意学医,另一个方面导致了医务人员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严重降低了医疗行业道德水平。

作为一个一线医生,我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

首先,通过经济杠杆和政策约束,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调节到社区医院,目前三甲医院接诊的患者中,至少有90%以上无需动用三甲级别的医疗力量,将这些患者调节到基层社区,可以大大降低三级医院医生的压力;其次,在财政投入上,不再盲目扩大医疗保障水平,将部分资金拿出来直接补偿医生的收入,让医生可以合法体面的过上与自身贡献相称的生活;最后,将严重暴力犯罪与一般医疗纠纷区分开来,严格执法,恢复医疗场所医疗秩序,保障医务人员安全。若非如此,不仅中国医改绝不可能成功,中国目前医疗体系的崩溃,也不会太遥远。

不知道看了这位一线医生的医改心声后,医生同行亦或是公众或政府对此作何感想?医改的核心是医生,没有医生参与的医改是不可能成功的。

医生是所有医疗资源中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稀缺的资源,但是我们目前对于医生资源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国的医生不仅缺少合理的收入补偿,也缺乏对他们地位足够的尊重。我们目前是以非常极端的方式把医疗服务的价格极端的压低,医院只能通过卖药、卖检查的方式得到弥补,这样就使得医生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专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自身的尊严都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尊重和补偿。由此造成了中国的医生成为了一件没有吸引力的工作,最好的人才都不愿去读医学院,读了医学院的也不愿意去做医生。中国的医生,特别是质量高的医生目前是极度的稀缺,而且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当中,所以基层医疗就很难吸引病人。所以,医生就业机制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医生就会继续成为医患关系问题的发泄口,一系列的医疗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医改,请聆听一下医生的音声!医疗政策的制定者,也请您听一下医生的心声!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