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G单次剂量与三次剂量疗效对比
2025-11-06
4

梅毒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其早期阶段(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期)的治疗方案长期存在争议。传统上推荐苄星青霉素G每周肌内注射240万单位,连续三周的方案,但这一疗法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面临患者依从性低、传播风险持续等难题。2025年9月,发表在N Engl J Med的一项研究显示,单次剂量方案疗效或非劣于三剂量方案。


背景


对于早期(即一期、二期或早期潜伏期)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苄星青霉素G治疗的适宜疗程仍存在争议。


方法


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早期梅毒合并或不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单次肌内注射240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或肌内注射240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每周1次,连续3周。主要终点指标为治疗6个月后血清反应转阴(即血清学检测呈非反应性状态)或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下降两个或更多稀释度,本文中将其称为血清学应答(非劣效性界值为10个百分点)。关键次要终点指标为根据HIV感染状态划分的亚组中的血清学应答情况,同样采用非劣效性分析进行评估。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9例早期梅毒患者。大多数参与者为男性(97%),62%为黑人,153例(61%)合并HIV感染。按梅毒分期划分,一期梅毒占19%,二期梅毒占47%,早期潜伏期梅毒占33%。


在6个月时,单次剂量组的血清学应答率为76%(95% CI,68%~82%),三次剂量组为70%(95% CI,61%~77%)(差异,-6个百分点;90% CI,-15~3,表明非劣效性)。两组均未出现临床复发或治疗失败。


在单次剂量组中,合并HIV感染的参与者6个月时血清学应答率为76%,未感染HIV的参与者的应答率也为76%;在三次剂量组中,合并HIV感染的参与者6个月时血清学应答率为71%,而未感染HIV的参与者为70%。


两组中大多数参与者均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疼痛和压痛(单次剂量组为76%,三次剂量组为85%)。


结论


就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学应答而言,单次240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治疗的疗效非劣效于三次剂量治疗。


声明


本文为专业研究人员文献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其语言表述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献的研究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参考。如需了解文献研究的详细情况,需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检索路径,查找并阅读原文献。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1]HOOK E W, DIONNE J A, WORKOWSKI K, et al. One Dose versus Three Doses of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in Early Syphilis [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5, 393(9): 869-878.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