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在接受透析治疗的人群中较为常见。由于既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均排除了这一人群,因此,口服抗凝药在该人群中的作用尚不明确。那么,开展一项大型确证性试验以确定接受透析治疗的房颤患者的最佳抗凝策略是否可行?2025年5月,发表在J Am Soc Nephrol的一项研究给出答案。
目的
旨在确定开展一项大型确证性试验来确定接受透析治疗的房颤患者的最佳抗凝策略的可行性。
方法
“透析患者房颤管理策略(The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Dialysis)”试验是一项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28个中心开展的平行组、开放标签、分配设盲、试点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纳入有非瓣膜性房颤病史且符合CHADS-65标准的成年(18岁及以上)透析患者。参与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剂量调整的华法林、阿哌沙班(5mg,每日两次)或无口服抗凝治疗,并随访26周。主要结局评估以下可行性指标:(1)在试验开始后的2年内招募到目标人群;(2)在随访结束时,随机分组患者中对分配治疗方案依从性>80%。次要结局包括脑卒中和出血。
结果
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共纳入151例患者,并随机分组至阿哌沙班组(n=51)、华法林组(n=52)或无口服抗凝治疗组(n=48)。招募工作在30个月内完成,123例(83%)参与者在分配的治疗组中完成了随访。有1例经判定的脑卒中事件。8例参与者发生大出血事件(华法林组4例,阿哌沙班组2例,无口服抗凝治疗组2例)。15例参与者死亡(华法林组9例,阿哌沙班组2例,无口服抗凝治疗组4例)。华法林受试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为58%(四分位范围,47%~70%)。
结论
该研究证明了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房颤患者比较不同抗凝策略的试验中,招募和依从性具有可行性。
声明
本文为专业研究人员文献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其语言表述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献的研究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参考。如需了解文献研究的详细情况,需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检索路径,查找并阅读原文献。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1]HAREL Z, SMYTH B, BADVE SV, et al. Anticoagu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ceiving Dialysi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Am Soc Nephrol, 2025,36(5):90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