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累及延髓、脑桥等关键生命中枢,致残率与死亡率高。传统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限定在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导致很多患者因超窗而失去溶栓机会。然而,在2025年4月发表在N Engl J Med的一项研究证实,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24小时仍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背景
对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5~24小时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与风险,目前研究尚不充分。
方法
在中国开展的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符合以下条件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未发现广泛早期低密度影,且未计划进行血栓切除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在症状发作后4.5~24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9mg,最大剂量90mg)或标准药物治疗。主要结局指标是90天时的功能独立性(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6分,分数越高表明残疾程度越严重)。关键安全性结局指标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4例患者;其中117例被分配至阿替普酶组,117例被分配至标准治疗组。患者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3分(四分位范围,2~6分)(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90天时,阿替普酶组实现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高于标准治疗组(89.6% vs 72.6%;校正风险比,1.16;95%CI,1.03~1.30;P=0.01)。36小时内,阿替普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7%,标准治疗组为0.9%。90天时,阿替普酶组有5.2%的患者死亡,标准治疗组有8.5%的患者死亡。
结论
在未接受血栓切除术、主要为轻度后循环脑卒中的中国患者中,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在脑卒中发作后4.5~24小时内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患者在90天时获得功能独立的比例更高。
声明
本文为专业研究人员文献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其语言表述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献的研究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参考。如需了解文献研究的详细情况,需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检索路径,查找并阅读原文献。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1]YAN S, ZHOU Y, LANSBERG M G, et al. Alteplase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J]. N Engl J Med, 2025,392(13):1288-1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