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要把“根”和“魂”留住
2014-09-28
298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藏象经络”等中医基本理论,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医药的“根”和“魂”。但20世纪以来,西学东渐。不少人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中国文化是落后的。中医不如西医,必须用西医改造中医。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将被淡漠、被忽略,中医药就再难姓“中”了。

中医西化将会割断中国文化对中医药的滋养,“去中国化”让中医药思维很难确立起来。以前是师带徒传承,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名家辈出。如今院校教育的毕业生甚至被称为“中医的掘墓人,鲜有名家大师”。因为接受西化思维的大脑里,已经容不下整体观的思路,更不相信辨证施治的方法。加拿大的胡碧玲来中国学习中医20年,她在一家中医院实习时发现,医生给患者开的处方中,一个12味的方子中控制胃酸的药就有7种。这是典型的西医药理思维,而不是中医“君臣佐使”的用药模式。西化思维模式的结果,只能是丰富西医而弱化中医,中医就变成西医的一个附庸物。

按照西化思维模式的中药成分论与中医理论大相径庭。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看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对于接受西方思维的人看来,从复方中药寻找有效成分,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否认,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也会研制出新药。但这种唯成分论的思路,不能说是误入歧途,也是背离了“性味归经”的中医思路。外媒报道朱砂汞超标、雄黄砷超标,然后国内媒体跟风炒作中药有“毒”。西医发现某种有毒成分,必然认定是毒药。中医认为只是一味药,毒性只是一种偏性,是用药之偏性来纠正人之偏性。中医西化举着中医的牌子,走的却是西医的路子。

中医药不能“去中国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拒绝现代科技;而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要把根留住,永远打上“中国印”,再插上现代化翅膀,才能为人类健康造福。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