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不清楚医院管理对急性肺栓塞治疗是否有积极影响。2016年1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住院日缩短、初始治疗的改变与短期全因死亡率和肺栓塞特定死亡率降低相一致。
背景:尽管近年来医院管理已有进步,但仍不清楚急性肺栓塞(PE)后死亡率是否已经降低。
目的:本研究描述了急性症状性PE管理和结局的趋势。
方法:作者纳入2001和2013年间注册登记研究招募的急性PE成年患者。作者评估了住院日、药物治疗和干预治疗的目前趋势。采用多变量回归法,考察了诊断后30日风险因素调整后的全因死亡率和PE相关死亡的短时趋势。
结果:在23858名PE患者中,平均住院时间随时间变化从13.6日降至9.3日(32%的相对减少率,P<0.001)。对于初始治疗,低分子肝素的使用从77%增加至84%,普通肝素的使用从22%降至8.4%(所有比较的趋势P<0.001)。溶栓治疗使用从0.7%增加至1.0%(趋势P=0.01)。全因死亡率的调整风险比从第一期(2001~2005年)的6.6%降至最后一期(2010~2013年)的4.9%(趋势P=0.02)。PE相关死亡率随时间而降低,2001-2005年的风险校正后死亡率是3.3%,2010-2013年是1.8%(趋势P<0.01)。
结论:在这一大规模PE患者国际注册登记研究中,住院日缩短和初始治疗的改变与短期全因死亡率和PE特定死亡率的降低相一致。
(选题审校:闫盈盈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近年来,注册登记研究(registry)作为观察性研究的一种,逐渐成为热点。注册登记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有:描述疾病自然史、评估安全性、测量有效性和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使用注册登记研究数据中进行纵向比较,得出了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现状与趋势。)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