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人的眼里,医生是收入丰厚、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职业,但谁又会了解他们不仅责任重大工作繁重,而且连正常的家庭生活都是奢望。
工作强度:手术室里鏖战病魔
对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刘继红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早上8时到病房查房,逐一了解十多位病人的最新病情、下医嘱,然后主刀完成4台手术。
查房结束,刘继红赶回办公室匆匆吃了几口面包。用他的话来说,补充体力,为了接下来手术室的鏖战。
9时40分,刘继红站到无影灯下。手术室护士们知道,刘继红的手术向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天的第一台手术也不例外。74岁的卵巢癌患者胡老太将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手术,子宫、附件全部切除,还要切除腹膜后转移肿瘤、盆腔淋巴结和大网膜。患者血压不稳定,手术风险很大。
手术过程比预计的困难,一直持续到14时,才终于结束。“我们都习惯了,手术室里站八九个小时是常事。”年逾五旬、因病曾动过3次手术的刘继红如是说。他回忆刚当大夫时,有一次手术从早上8时一直做到了次日凌晨2时。晚饭是手术室护士拿棉签戳着饺子喂大家的。
在更衣室,刘继红撩起裤腿,露出腿上的弹力袜对记者说:“我左腿摔伤过,大手术站下来,两条腿都不一样粗,所以穿上这个会好很多。这就是外科医生有三宝之一,另外两宝是护腰和围脖,防止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
15时,在医生休息室匆匆吃完盒饭,刘继红再次走进了手术室。
连续两台比较轻松的手术做完以后,已经是19时了。刘继红没有继续手术,而是,趁着间隙,赶到ICU去看上午的手术患者胡老太。检查后情况不错,他这才回到了手术室,准备迎接另一场手术台硬仗。
23时,手术结束。刘继红默默地走出医院,此时,外面已是夜深人静,但外科手术间仍灯火通明,还有别的外科大夫正在工作。
兼顾科研 “压力山大”
白天繁重的临床工作,让刘继红没有片刻闲暇时间。作为导师的他,只能将查资料、写文章、修改学生论文等工作放到晚上回家再干,“只有那个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刘继红一边逐字逐句修改的年轻医生写的病历记录,一边说道。
“科研是现在最大的压力,年轻人比我们更辛苦。”刘继红说,写标书、申请课题、拿基金、做研究、发表SCI论文……科研的压力让医生感到“压力山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如果要晋升主任医师,需要发表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的SCI论文2篇,并拿到国家级的科研基金。这个要求在国内还不是最高的。
临床研究是临床医生的科研重头戏,对于每一个纳入临床研究的患者,都要进行入组前谈话、临床试验过程中每个细节、治疗效果、出院后定期随访……“做科研要投入的精力简直是个无底洞。”有年轻医生如此感叹。
有时不被理解,令人心寒
“晚上六七点,手术室灯火通明奋战,这是我们的常态。没想到,手术室外的同事听到家属们说,医生真是要钱不要命,这么晚还要做手术。我顿时无语了,本以为自己累得要死总能换来理解,看来我错了。”
最近,该院一位外科医生发在朋友圈的这条微信,让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副主任医师张耀军感慨良多。为让肿瘤患者尽早手术,医生们“拼了命”,“我们不怕工作辛苦,但辛苦不被人理解让大家感到寒心”。
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感到内心“很受伤”。医学并非万能,当看到百般努力后患者仍每况愈下时,医生也会产生沮丧等负面情绪。与良性疾病相比,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生存期短,面对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癌症患者,肿瘤医院医生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家庭生活成为奢望
工作之余,刘继红留给家人和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儿子已经读大二了,从小到大,刘继红只参加过两次家长会。身为女性,刘继红也爱逛街,但因为工作太忙,一年到头逛街次数寥寥无几。对于时下流行的网购,刘继红也表示“舍不得花时间来学”。
工作强度大、精神压力大,这是每一个外科医生每天所经历的。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渴望普通人的美好生活。但是,医生这个职业赋予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活,为了别人的健康,不断的耗费自己的能量。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如果每一个病人及家属能看到他们如此辛苦的状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除了能有效地缓解医患关系外,医生也会因为这样的正能量而更有效地治疗疾患吧!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