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托管过渡模式走到台前 效果几何
2014-03-18
414

国家新医改启动至今已经5年,公立医院的改革虽然数次被列为医改中的重点,但是始终处于“进进退退”的状态,成效不大。在这其中,取消医药养医,切断医生回扣一直被视为举足轻重,只有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利益联系才能推动下一步医改。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过渡路径,“药房托管”将成为重要突破口,其效果如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公立医院改革有望继续深化,取消药品加成的进度将加速。在这其中,“药房托管”被视为重要突破口。一旦这一过渡模式走到台前,由此催生的市场规模或达数千亿元。

现状:过渡模式“药房托管”将走到台前

药房托管是指医院将药房的经营权或者物流配送联同招标采购权全部交给一家药企负责,其核心为切断药品销售环节的利益链条,引入社会资本办医。药房托管最早于2001年启动,至今已逾10年,期间由于公立医院各种利益牵扯几度搁置,开展药房托管的地区和医院也因在大环境和政策走向方面不明朗效果不一,托管试点改革渐成鸡肋。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政府虽然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在供给端的改革严重滞后,导致医疗供需失衡,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未有好转,药房托管这一针对供给端的改革方案被重提。“政府的基本思路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提供补充医疗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有专家告诉记者,“2014年我国将继续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药房托管是重要突破口。”

据了解,随着医改推进、医药分开、药品零加成后,药品成为医院的成本中心。从利益看,医院有动力进行药房托管,模式上既有纯粹的药品经营权的外包,也有类似上药在东方医院做的药品物流外包。

申银万国的一份研报指出,只有首先切断医院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利益联系,政府才有可能去推动下一步医改,包括提高诊疗服务定价、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化、医生薪酬体系阳光化等。

而一旦实施药房托管,那么企业主要利润来源会变为靠压低药品采购成本,这样既可以挤压药品水分,又可以减少政府投入。与此同时,药房经营权托管仍是医疗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方式,而真正解决以药养医,还要基于对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

成都经验:拟全部实行公立医院药房托管

据悉,四川早在2012年10月即正式启动“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并于2013年10月1日,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今年将继续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今年,成都市新一轮医药改革的重点就是探索市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成都市市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实施方案》年内有望出台,公立医院药房拟全部委托药企经营。

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是四川较早开展药房托管的医院之一。在该医院,他们将药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属医院,经营权属托管公司;公开招标,供应商需满足注册资金在一千万元以上,年药品销售额5亿以上等多项条件;将医院原来分散由26家药品经销公司配送的药品集中由一家公司统一配送。

试点医院主管单位,青羊区卫生局出具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通过托管公司在药品采购、配送、药学服务等方面的集成服务,减少中间环节和流转费用,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阻断了医院和药品生产商、代理商之间的直接联系,从根本上遏制了医院药品购销中出现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正之风。

谈到医院实行药房托管的效果,有工作人员表示,持观望态度,目前此次改革仍是“摸着石头过河”,至于未来效果到底怎样,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因此,医院对医药公司的合作协议,也是一年一签。若中标公司不能满足医院95%以上的供应量,或供应药品经院方检验出不合格的,均视为合同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

药房托管前景被看好 市场份额或达八千亿

“药房托管经过2012~2013年局部地区热身,2014年很有可能成为各地区各大商业企业圈地式运动的竞争焦点。”国金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杜佐远指出,医药商业第三次跑马圈地运动风雨欲来,推动“医药-医疗-卫生”产业链新秩序和效率效益提升,推动估值提升。

据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数据,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达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而医院药房的市场份额接近80%,即存在超8000亿元的“蛋糕”。

(环球医学编辑:范莹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