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首发通知 家庭医生签约不只追求覆盖率
2018-04-04
566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里,出现了轰动卫生界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撤销卫计委,组建卫健委。随着“一正三副”的领导班子初步组成,医药界人士纷纷猜测作为新组建的政府卫生部门,卫健委上任后的第一把火要“烧”出怎样的新政策、新变革。而近日,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无疑表露了新部门未来的工作重点。

一、签约服务目标合理化

1、从覆盖要求转向签约质量要求: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要盲目追求签约率,不要层层加码,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签约服务数量下滑。各地要结合服务能力及资源配置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签约服务的工作目标。

2、落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对于老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要做好签约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加强防治结合,分类施策,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对于农村贫困慢病患者,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应设计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对于残疾人群,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服务范围中纳入基本康复服务;同时,继续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签约服务工作。

3、家庭医生团队签约规范化:居民自愿选择想要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医生团队,同时家庭医生团队按约定协议提供签约服务。签约服务采取团队服务形式多样化,鼓励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鼓励配备助手提供支持性服务,帮助家庭医生从繁重的非医疗事务工作中减负。

4、鼓励社会力量加入。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签约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为健康管理需求项目提供保障。

二、签约服务具体要求

服务做好做细:

1、统筹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要满足对接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提供医防融合、综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2、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能力。有针对性提升门诊疾病咨询、诊断与治疗能力。要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儿童常见病等专科服务能力建设。

3、做好转诊服务。加强家庭医生与二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的紧密联系,对确需转诊的患者及时予以转诊或提供就医路径指导,赋予家庭医生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留床位等资源。

4、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提供包括健康咨询、评估、行为干预、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结合实际鼓励开展“菜单式”服务,提高签约服务精准性。在政策、技术、医疗安全保障到位的前提下,明确上门服务项目清单,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

5、加强机构内部分工协作。家庭医生团队在提供全科诊疗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所在机构内部预防接种、妇保儿保、中医、康复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利用信息化手段:

6、积极推进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话、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分时段预约,引导居民优先选择家庭医生的诊疗服务。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交流互动平台,提供在线签约、预约、咨询、健康管理、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

7、加强签约服务技术支持。发挥二级以上医院作用,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影像、心电诊断和远程会诊、培训等服务。通过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先在贫困地区探索临床决策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的应用。

保障处方用药:

8、保障签约居民基本用药。合理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加快完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衔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药物第三方配送,为签约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9、推广实施慢病长处方用药政策。对病情稳定、依从较好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可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

三、保障签约服务费用与全科医生收入

1、明确签约服务费标准。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服务费。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

2、综合激励,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协同相关部门统筹平衡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要向服务优质高效、群众满意度高、功能任务发挥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有条件的地方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设立全科医生津贴项目。提升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

3、推进服务价格调整。各地要协调价格主管部门,合理调整签约服务有关项目价格,特别是增补和调整充分体现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巡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服务项目价格。

4、完善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吸引力的基本医保报销政策。充分发挥医保资金的杠杆作用,实现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通过降低起付线、连续计算起付线、提高转诊住院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

四、签约服务的考核评价

1、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挂钩。完善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内容为核心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各地应当于2018年5月底前,在基层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质量督查,对编造签约服务协议、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肃予以纠正查处。

2、考核结果要与家庭医生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完善机构内部管理考核机制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利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卫健委火力全开,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和完善。除了各地卫生部门创新和改革签约内容、追求个性化签约服务外,还需做好对签约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

相信在卫健委的领导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能够真正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