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医生下基层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您听说过社区医生“上”三甲医院坐诊吗?这样闻所未闻的事在宁波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宁波一院”)成为现实,同时引发热议。三甲医院这么做,莫不是在挖人才?让我们一探究竟。
全科医生招募通知吸睛
宁波一院之前发布了《关于优秀全科医生来一院坐诊招募通知》:为了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健康宁波建设,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强化社区医生的服务质量,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合理就医格局,宁波一院决定面向全市基层医疗单位择优选取10名社区医生分批至宁波一院全科门诊每周坐诊半天,签约一年。
按规定,报名的社区医生职称要求主治医师及以上,还必须通过理论、实践、培训、考核等程序,由宁波一院择优录取。招募通知发布后,海曙、鄞州、江北、镇海、北仑、余姚、慈溪、象山等各区县(市)基层全科医生纷纷报名。
2月28日下午,宁波一院举行了公开招募全科医生笔试面试。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李玲回忆:“考试并不容易!”笔试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内容主要考察医生的“三基三严”、临床思维及分析等能力。面试时,每名考生提前5分钟进入考试准备区,从5道病例题中随机抽取一题进行面试。面试题都是门、急诊较常见的病例,主要考察医生的临床诊断能力、鉴别分析能力、突发处理能力、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等。
闯五关斩六将,10名全科医生顺利入围。接下来的数月里,他们将继续进行跟师、培训,考核合格后,再通过多点执业办证审核等手续,分批在宁波一院全科门诊上岗。
“到大医院坐门诊,这对我们社区医生来说,是一次提高医疗水平难得的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大学一毕业就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李玲对未来充满憧憬。
招募优秀社区医生坐诊的并不仅仅宁波一院一家,李惠利医院、宁波二院、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等都在尝试招募社区全科医生坐诊。
培养基层医生的新模式收效良好
其实,这并非宁波一院第一次招募社区全科医生来坐诊。2014年,宁波一院联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所开展“基层全科医生慢性病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培训学员覆盖全市,至今已完成19期培训,累计培训学员385人,受到基层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欢迎。为更好更快地培养社区全科医生,宁波一院开始尝试让一些优秀的社区全科医生来本院坐诊,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有18名社区医生在一院全科门诊坐诊。
短短四个月的大医院坐诊经历,秦高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实战经验。她认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如果社区医生既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又能够熟悉大医院的诊疗程序,就一定能更好地服务基层老百姓。
招募社区医生坐诊有“挖人才”之嫌?
宁波一院此举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议论:宁波一院是不是在变相挖人才?对此,这项招募活动的推动者——宁波一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励丽介绍,之所以公开招募社区医生,并非宁波一院缺医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快培养社区医生,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宁波一院表示,社区全科医生到他们医院坐诊,90%以上回归社区医院后成为骨干,临床诊疗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成了社区慢病知识宣传的主力军。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当地的社区首席医生、最美医者、优秀家庭医生。
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对宁波一院的做法表示赞同。基层医护人员缘何频频跳槽?其中一个原因是成长平台有限,缺少诊疗的锻炼机会,职业成就感不强。到大医院坐诊,不仅可以随时向专家们学习业务,而且因为大医院病人多,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这一基层医生培养新模式,最终得益的是基层医院和患者。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招募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坐诊,是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适宜广泛推开,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社区医院根本派不出多余的社区医生。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多措并举,解决社区基层医生待遇、职称晋升和成长平台等瓶颈。
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坐诊,是值得肯定的做法。社区医生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又能熟悉大医院的诊疗程序,从而更好地服务基层老百姓。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