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一直是中国最佳医院之一,经历百年风雨仍在不断前进。协和之所以为协和,之所以有“全国人民看协和”的说法,其中的道理从协和大查房中就能一目了然。
“大查房”最早称为“大巡诊”,英文是“medical grand round”。最初医生人数少,在病房的病人床边,即可容纳全部医生的巡诊。后来,协和内科医生越来越多,内科大查房的地点从病房转移到了能容百余人的老楼10号楼223阶梯教室,一直持续到1995年。
大的科室都会有全科大查房。张孝骞教授主持,各内科亚专业教授大腕云集,于前排就座。郎景和院士回忆,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过道及窗台上都挤满了人。不仅仅是内科医生,其他科的医生也趋之若鹜,场面热烈。20世纪80年代初,张孝骞已经80多岁了,但他仍认真参加每一次内科大查房。自从他在20年代进入协和医院做一名住院医生以来,这个习惯已经刻进了他的生物钟。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张孝骞》一书中,收录了张老从1979年至1986年的443篇日记摘要,其中提到内科大查房10多次,令人难忘。
春去秋来,大查房内容更新,却没有变味。协和大查房这一宝贵的传统与制度经久不衰,并逐渐为其他医院所认同和推广。
如今,内科大查房场面更加壮观。内科各专科医生几乎全部到场,同时还会邀请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外科等科室参加,有时还有基础学科的同仁和外院医生出现,各病房的护士长和护士也会参加。每次参加查房的人数多在100人以上。以前的时间是每周三上午,现在则变为每周三下午。下午3点,协和内科的医生们从各个病房陆陆续续赶到会场,从主任到住院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高年级学生。如果晚到就可能没座位,查房一般持续两小时。
国外医生到协和访问时,凡是出席了“协和内科大查房”后,无不惊叹,因为在美国也很少见到如此高水平、如此热烈的临床病例讨论的景象:几百名协和医生集思广益,百家争鸣,为一个病人会诊,解决病人诊治中的疑难问题。而那些被查房的病人,真正感受到了张孝骞所说的“以病人为中心”、“向病人学习”。
协和大查房的重要程序基本分为五大步骤:1、选择病例;2、准备病例汇报;3、病例汇报;4、自由讨论;5、大内科或专科主任总结性发言,表明自己的见解,并指示下一步的诊治措施。
在医学渐渐走向专科主义的今天,大查房更像一次传统的回归。“大查房”的“大”字,不仅体现在参加的医生人数众多,而且涉及了各个专科的医生的“大视野”和“大思维”。它体现的是,面对疑难病症,各科力量的联盟整合。从顶尖专家到年轻医生,甚至医学生,都怀着医学热情,被激发起求知欲,悉心思考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如此强烈的学术氛围,反映了强烈的求知欲。
郎景和院士回忆:查房是极好的学习机会,要善记善忆,有心用心,日久天长,集腋成裘。
自省、专注和慈悲,希望这样的气质永远传承。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