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大学教授打护士 谁是谁非先别急着站队
2016-11-28
256

有网友爆料,近日北京老年医院口腔科一男护士被患者打伤,打人者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彭姓教授。目前双方各执一词,警方已介入调查。事件尚在调查之中,大家先别急着站队。

网友爆料:大学教授动手打男护士

26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北京老年医院口腔科一名患者殴打护士,并称打人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某。

爆料人称,由于周末上午患者较多,此名患者挂号靠后,自9时30分左右开始对口腔科医生进行辱骂及人身侮辱。经院方解释调解无果,其对口腔科一名男护士进行殴打。另有爆料人称,由于该患者挂号靠后,最快也得10点半才能看上病,结果9点半就开始骂人,嫌看病慢。

根据网上曝光的照片显示,被打男护士颈部有抓痕,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

院方说法

受伤的口腔科护士小赵额头处有指甲盖大小的擦伤,胸部和脖子的右侧也有几处明显抓痕。

小赵介绍:“周六我们只开一个诊室,接待能力有限,上午总共就挂7个号,患者彭某挂的是6号。9点多时,他问我啥时候能看病,我让他再等等,他爆粗口我也没搭理。”小赵解释,口腔科平时就诊时间就较长,所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小赵回忆,不一会儿患者彭某自顾自走进诊室,当时医生正给别人看病。“他说自己牙疼,问大夫什么时候能给他看?我就说‘叫到您再进来,先在外边等着’。他又爆粗口,一下拎起我的领口就拽我。”小赵说,期间他曾被对方用拳头打到胸部两次,“我白大褂的扣子全都被拽掉了,整个过程我没还手。”

在两人争执过程中,有几位医务人员和患者上前劝阻,“慌乱拖拽中他就把我头撞墙上了。”小赵说,本觉得自己年轻力壮并无大碍,“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连着吐了两次,住院检查后才知道有脑震荡症状。”现场有医务人员证实小赵确在事后出现过呕吐,小赵妻子也称丈夫目前只能吃流食,而责任护士则表示对小赵的具体病情并不清楚。

门诊主任石宁说,网上爆料信息属实。关于受伤护士的伤情,石主任称他主要伤在脖子、前胸,头部曾被“打人者”推搡撞向墙部,有脑震荡。“整个过程中护士都没有动手,在场的其他患者都可以作证。”监控视频是否存在或公布需要看医院的决定。目前医院正在处理,近期会发出关于此事的公开声明。

教授喊冤

彭教授坦言,自己确在看病期间与一位男“医生”有过争执,但网传“教授打人”并不属实。他回忆称,上周六早晨牙疼难忍,就到家附近的北京老年医院就诊,“早晨7点就到了,排队、挂号,等了将近三个小时还没轮到我……”

彭教授说,当天9点多,他听到医生已经叫到排在他之后的7号,却没叫到他。“我问是怎么回事儿,人家说7号是提前预约挂号,所以先看,让我再等。”他说自己实在牙疼难忍,又推开门询问。“我看见有个‘医生’在闲聊,我就问什么时候能看病,他态度很恶劣地说‘出去等,没通知别进来’,我让他说话客气点儿,他说‘我说话就这样,你能怎么着’……就这么吵起来了,我一气之下就拽了他领口。”

彭教授表示,拉扯后双方没有继续冲突,他也并未主动出手殴打对方。“我真的没有出手打他,可能只是推搡时换手了吧”。“当时确实是没有克制住。”他表示,事发时在场女护士一直在劝架,被打的男护士确实没有动手。随后,两人在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的劝阻下分开,“我当时挺生气的,还写了投诉信,因为下午还有事儿,当时就留了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后离开了。”

让彭教授气愤的是,他在网上看到许多关于此事的信息,“事情还没个定论呢,就有人说教授打人诋毁我。”他说,事后医院未能出示第三方检查结果,也没能提供相关的监控录像和证据等,警方也暂未给出结果,被人说是“打人”,自己很“憋屈”。

他已经看到了网上晒出的护士伤情,但希望由中立医院检验做出鉴定。“目前我已经在派出所做了笔录,对于事情原委,需要用事实说话。”

警方已介入调查

对于彭教授所说的叫号问题,医院工作人员解释,因口腔科窗口挂号患者、复诊患者及预约挂号患者分属不同医生接待,因此流程上并无过错。一医院保安讲述,事发后看到彭教授下楼退号,“他说下午有事儿,着急去其他地方看牙,还说需要负责的他都会负责,我们同事把他拦下来,他才留了单位和电话。”

医院保卫科负责人孙先生证实,发生争执角落确无摄像头,不过有不少医生和患者都可以证实患者彭先生有辱骂和殴打男护士的行为。

医院党委副书记张女士称,她也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相关消息,“可能是他(小赵)的朋友太气愤了,所以在网上发布了这样的内容。”张女士称,事发后院方已报警,目前可以确认小赵是在双方争执中受伤,“护士受伤我们要第一时间抚慰他,但事情原因仍在调查和了解中。”温泉派出所民警表示,已经接到报案,具体的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现实中,舆情反转不在少数。所以,遇到类似事件时,先抛开主观上的因素,不要急着选边站队地进行网络骂战,应多去关注一些事件背后的现实问题。这或许能让我们有更正确的研判,也能为处理现实问题、缓解现实悲凉提供更理性、更有价值的见解。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