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费可议价:毫无现实根基的滑稽戏?
2016-11-02
248

近日,安徽省医改“技术难度大的手术价格可商量”在医疗界引发了广泛热议。有人认为,此举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真刀真枪”之举,高难度手术的主刀医生将有望提高诊疗费,彰显医生技术价值。但也有人认为,允许手术议价的做法只能是宰了患者一刀补偿医生,搞不好容易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手术价格真能做到“可商量”吗?这真的是在尊重医生技术价值吗?

安徽医改新规:手术费可议价

近日,安徽省物价局会同省卫计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安徽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方案》。此次改革,对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人力消耗占主要成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可探索由政府主导、利益相关方谈判形成价格的机制。也就是说,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需要很专业资历高的医生介入时,可以预先谈好价格,让未来不再出现连续十来个小时手术,几名医生分几百块钱手术费的事情。

技术应该值多少钱?

20世纪在美国福特公司有个真实的故事,因电机故障导致整个车间停产,反复检修都找不到问题在哪儿,请到电机专家斯坦门茨,他仔细检查了电机后,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这儿,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工人们照办了,果然障碍排除了。活儿干完,斯坦门茨要酬金时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福特公司经理觉得不能理解,画一道线就要一万美元?斯坦门茨说:“画一道线值一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医生的技术价值太不值钱!!!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尤其是技术价值被低估,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网友晒了一张宠物医院的收费清单:专家诊费200元,彩超500元,心电图200元,血压监测50元,生化检查600元,总计1550元。不知这只狗得了什么病,检查化验费居然花了上千元。光是宠物医生的诊费,就远远超过了很多三甲医院的大牌专家。人的生命如此宝贵,而医生的劳动却如此低廉,实在不相匹配。给人看病不如给狗洗澡,充分暴露了国内医疗价格的扭曲。

某三甲医院脊柱外科医生曾表示,脊柱外科手术费是4050元,是国家规定的外科手术最高费用。但美国则是1台手术5万美元。这位医生曾经一台手术做了13个小时,但手术费封顶,仍然是4050元。在中国,这个手术费很便宜,但材料费很贵,螺丝钉很贵,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一颗螺丝钉就8000元,打一个螺丝钉顶2到3次脊柱外科手术费用。

一名产科医生也曾表示:“对我们医院来说,做剖宫产手术是不赚钱的,整个手术过程包括麻醉师、护士、医生、助产士总共需要十几个人,但是只有1000元的手术费。”手术费过低导致产科入不敷出,但这一手术能让麻醉科、耗材科等部门赚钱,总体上增加了医院收入。“各医院的情况基本如此,所以目前国内剖宫产率飙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而顺产率节节下降。”

尽管医疗服务价格低,但为何老百姓仍然普遍反映看病贵?业内专家表示,看病主要贵在药品和耗材上。比如病人做一个肾移植手术需要花费几十万元,但实际上医生的手术费用只占几千元。

因为阳光收入不足,市场调节机制的结果就是大量的灰色收入让一些医生甚至因此断送了职业生涯,甚至锒铛入狱……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到底是谁在不尊重医生?一切都指向了长期扭曲的医疗服务定价。

用“手术议价”提高医生技术价值 比较滑稽!

当前,有些手术的价格确实低得出奇,即使有专家参与也是如此。手术操作不值钱,无法体现医疗技术的价值,此现象理应加以纠正。安徽省医改“技术难度大的手术价格可商量”的本意不难看出就是提高医生的技术价值。但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此举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方向是正确,但该实施办法可能带来种种风险。

中国人素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只愿意为有形的实物付费,不愿意为无形的智力埋单。例如,很多患者认为诊断不值钱,药品才值钱;技术不值钱,耗材才值钱。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诊疗费、技术费很难涨价。去年发生的“重庆医改风波”就足以说明一切。2015年3月25日,重庆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正式实施医改新政,调整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降低25%,但诊查、护理、治疗等项目价格提高了,部分患者表示加重了医药负担,随后新政被叫停。从开始实施到紧急叫停,重庆新政仅推行了7天就宣告“夭折”。

“同一种手术,比如阑尾炎,急性单纯阑尾炎可能一般医师就能做。化脓了粘连了,主治级别的不一定能做了,这些老百姓明白吗?他们只会认定同一手术同样价钱。”湖南一三甲医院的医生认为,这一决策搞不好容易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的确如此,患者是没有能力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医生王小文认为,胸心外科手术,绝大部分手术都属于难度大的手术,也就是三级四级手术,都需要有专业资历高的医生参与才能完成手术,价格怎么谈?“难道可以为了谈个好价格不用专业资历高的医生上台?或者病人不差钱,多给点钱,要求每个上手术台的医生都必须是专业资历高的医生?”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大势所趋,但小编以为,医疗服务价格“可商量”就比较滑稽,实行起来应该是一团糟,而且更加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价格改革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与承受能力

价格改革完全能够撬动整个医改,也许会成为载医改渡过深水区的船。但具体实施的细则和办法,还需要继续探索。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谁都希望价格越低越好。降价总是受欢迎,涨价总是遭反对。事实上,价格低了未必是好事,价格高了也未必是坏事,恰当的价格才是最好的。

7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是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群众承受能力,采取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式。一是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一部分,并采取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二是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终实现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基本理顺的目标。重点是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价格改革,实际就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有文章表示,在医疗这个利益池子里,医疗机构、群众、医保、财政是其中主要的利益主体。在这四个选项中,群众的整体负担不能增加,这是改革的底线;医保基金与公共财政要以可以承受为基础,无法骤然增加供给;更多的调整恐怕就在医疗机构的内部进行。但文章作者担心的是,医务人员的收入高了,会不会动到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蛋糕?他们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改变吗?医疗机构的收入向医务人员倾斜,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投入,譬如医疗器械更新等?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一盘大棋,改革难度不小。在改革初期,还是要多加关注,多注入活水,降低改革的阻力,慢慢将车子推上轨道。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