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撰文《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秀?》。您了解科学家的收入吗?这份“高大上”的工作是否匹配了一份“高大上”的薪酬?科学家该挣多少钱呢?
我国科学家的真实收入状况
两年前,王林(化名)博士毕业,进入北京某研究所工作,从事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当时,同学和朋友们都很羡慕他,觉得这份工作既体面又实惠。王林自己也很满意,当科学家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然而工作两年后,王林就想打退堂鼓了。原来他在北京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抠抠索索,根本谈不上“体面风光”。
王林所在的研究所和绝大多数研究所一样,不给科研人员解决宿舍,只按月给住房补贴,让他们自己去租房。按照职级,王林每月领到的房补是1000元。“加上这1000元房补,我每月工资是7000元左右。”
为了上下班方便,王林和妻子在研究所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月租金4000多元。“每个月仅房租就花掉了我大部分的工资,再扣除一些必要的开支,就所剩无几了,只能算计着过日子。”
作为助理研究员,王林非常忙。“每天几乎都要加班到晚上12点,遇到实验关键节点,通宵是家常便饭,周末也大多在办公室度过。”王林说,工作上怎么辛苦都没问题,只是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匹配,这让人觉得有点委屈。
王林至今对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年的经历记忆深刻。王林家在南方的一个中等城市,他一路名校读到博士,父母和亲戚朋友们都以他为荣。特别是王林留北京工作后,大家对他这个未来的“科学家”期望值就更高了。
“回家过年,走亲戚会同学,在他们眼里,我这个搞科研的,应该非常高大上,收入也很棒。每当他们谈论这些时,我都碍于面子,不敢说实话,只能敷衍几句后赶紧转移话题。”王林苦笑着说。
尤其让王林感到“刺激”的是,当年连大学都没考上的同学,现在的收入都比自己高不少,日子过得很滋润。“我甚至一度怀疑像我这样十年寒窗有什么意义?”
而和王林一样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生活与“体面风光”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基本上实行三元工资体系,即: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基本工资这部分由国家下拨,微薄但较为固定,一般为一两千元。另外两部分则主要来自承接科研项目的工作收入,这里的科研项目是指国家下拨经费的“纵向课题”和企事业合作单位提供经费的“横向课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科研人员工资收入依赖科研经费的程度太高!就拿我们研究所为例,人员工资的90%都需要从科研经费中支出!据我了解,有的研究所是60%或70%,最少也得占50%。”西部地区某研究所资历颇深的研究员郭华(化名)说,“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有课题经费时我们收入还算过得去,可一旦哪年没争取到课题,我们就只能拿一两千元的基本工资,连过日子都成问题。”
因此,很多科研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争取科研课题,有时甚至疲于奔命。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因为争取不到科研项目,收入微薄,最终只能离开科研岗位,另谋生路。
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纵向课题经费大多数只能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以及支付项目组临时人员的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正式的科研人员不允许从中支付工资、奖金和加班费。而能够支出的劳务费比例很低,往往在10%~15%。由于纵向课题没有人头费,大部分科研机构只能用诸如提高收取房租、水电费、试验用地费及材料费等方式,从科研经费中“划拨”出部分经费(管理费),用于发放单位科研人员的工资及各种津补贴。一些被逼无奈的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为了拿到自己该得的劳动报酬,难免会做出一些违规行为,比如通过倒账等方式把自己的报酬“偷”出来。在此过程中,也会有极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员钻空子,挪用和贪污科研经费。
面对生活的压力,一些年轻的普通科研人员还不断地争取横向课题和其他渠道的资金,做大量低水平甚至是重复性的研究。
如何让科研人员收入增加 能够更加安心地搞科研呢?
从国际上看,科研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内人事费比例,没有一个是低于40%的。以英国为例,国家拨款的科研活动中,人员成本一般占项目经费支出的52%左右,最高允许60%。而美国、日本通常分为两部分,首先在科研项目的大项中列支常规人事成本(科研人员工资、福利、补贴、差旅费、培训计划、参与人员奖学金),一般可占科研项目总开支的33%左右;而具体的研究费用(一般占科研项目总开支的50%~60%)内,再根据实际情况列支人事绩效费用(奖金、加班费等),占“研究费用”项下最多可达40%;此外,科研项目总开支中还可列支各种杂费(美国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其成果和专利也属于研究者个人,并且可用国家经费的这项杂费项,进行专利申请所需的顾问费、律师费等)。因此总的来说,美国科研经费内人事费比例实际在50%~65%。日本稍低,但其人事费等合计,也占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45%~55%。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需要相对稳定的投入和支持。一方面科学家要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生活上也得有充足的保障。没有相对体面的薪资,科研人员再高尚往往也有心无力。那么,如何让科研人员收入增加,能够更加安心地搞科研呢?
一、普遍提高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金额。
二、大幅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劳务费的比例,取消正式科研人员不能提取劳务费的限制,建立按劳取酬的机制,并设置相应额度。这样既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劳动,也限制了其盲目申请经费以获得额外收入的现象。
三、建议科研人员享受阳光透明的“年薪制”,这样可以避免科研人员过度依靠科研经费获得收入。
2015年10月10日,上海市人社局曾公布的《关于完善本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的实施意见》显示,上海将拓展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11月1起至2020年10月21日期间,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符合条件者,在孵化期内原单位需要保留其人事关系和相关待遇。
根据意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书面提出兼职申请的,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科技企业兼职,为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提供有偿服务,并获取兼职报酬。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研体系日益完备,整体水平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在阻碍着科技创新,特别是,作为创新能力的核心载体,科技人才所受到的各种束缚依然没有完全松绑。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