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怎样做到既夯实基础又扩容扩面
2013-11-06
379

我国免疫规划实施以来,相关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于新形势下,传染病发病绝对数量和预防接种任务的增加,免疫规划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如何提高当前常规免疫的质量?免疫规划工作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急需破解。

日前,在中国科协召开的第83期学术沙龙上,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免疫规划已经处于深水区,必须思考如何尽快迈过这个过程。

国内外疫苗接种率曲线具有共同的发展变化趋势:随着疫苗接种率曲线上升、相关疾病发病率曲线下降,公众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关注度曲线开始抬升;公众对疫苗接种的意愿有所下降,高接种率维持一段时间后出现小幅下降,发病率曲线随后上升,继而出现疫情暴发,公众对AEFI的关注度又下降;公众对接种疫苗的认知重新提高,信心回复,接种率很快又恢复到高位平稳,发病率下降趋零。

“现在就怕这条曲线往下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徐爱强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说,处于深水区的免疫规划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预防接种任务不断增加,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传染病发病绝对数量大,人口流动性大增加防控难度;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疫苗基础研究薄弱,质量及效果评价支撑体系不完善等。

联合疫苗是发展趋势

联合疫苗是发展的趋势。专家表示,疫苗的针次多会影响接种的依从性,而且基层接种单位的负担加重,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但是,按照目前的免疫规划接种程序,孩子从出生到7岁要打14种疫苗,22剂次~25剂次。“小孩1岁以内的接种时间都被占掉了,免疫规划要加入新疫苗已经很困难,必须研发更多联合疫苗。”

联合疫苗不是简单把几个疫苗合在一起,其研发需要科研和技术支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王华庆说,我国目前缺乏整合不同企业单苗,做成联合疫苗的相应机制。

目前我国的疫苗生产企业普遍小而散,也没有很好的政策去鼓励疫苗企业之间的合作,“你有一个疫苗,我有一个疫苗,想一起做成联合疫苗,几乎不可能。单个疫苗一般需要做七八年,再与其他疫苗做成联合疫苗又至少要做七八年。”一位疫苗企业负责人说。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牛建军表示,联合疫苗是创新免疫规划急需的“弹药”,国家应该在免疫规划中对疫苗的发展有顶层设计,有更多的政策、措施和科研投入支撑。

成人免疫接种仍是空白

早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扩大疫苗供应规划的覆盖面。2009年,WHO明确提出将“免疫接种的效益扩展至青少年和成人”。

而在我国,成人免疫接种目前仍是空白。许多本应接种疫苗的大年龄人群从未打过疫苗。例如,我国约40%的成人还是乙肝病毒易感者,乙肝过去主要是母婴传播,而目前性途径传播的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婴幼儿阶段打过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疫苗本身的特性,抗体水平会有所下降,仍然有后续加强的必要。比如,白喉疫苗是灭活疫苗,需要每10年加强一次,美国现在就是每10年打一次,但我国关于加强免疫接种的策略方面还不完善。

“不管是从疾病负担,还是从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看,我国都应该确定关于成人的免疫策略。”王华庆说,北京为老年人、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上海为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等就是尝试。

“成人接种持续不下去,主要是由于我们提供的接种服务模式不适合成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目前,预防接种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供应、接种程序都是针对儿童的,二级、三级医院不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扩大免疫规划可以把大医院纳入进来,二级、三级医院在人员资质、接种技术、异常反应处理等方面都没有问题,只需要国家层面能有一些对他们有益的鼓励政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培训处处长罗会明解释说,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单位由县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批,二级以上医院要想开展打疫苗业务,只要向卫生局申请就行,并无政策限制。

怎样突破二类疫苗推广的瓶颈?

专家认为,目前国家层面缺乏推广二类疫苗的鼓励政策、针对公众的推荐指南和针对接种单位的程序规范,包括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如何配合使用等,这已成为基层推广使用二类疫苗的瓶颈,影响接种率和免疫效果。比如,肺炎联合疫苗一般需接种3剂次~4剂次才能发挥较好作用,但因为我国没有出台权威技术指南,公众对有关宣传将信将疑,接种者人均只接种了1.5剂次。

推广二类疫苗遇到哪些瓶颈?

在目前经济条件下,价格仍然是制约疫苗是否免费的关键因素。但即便一些二类疫苗不能变为一类疫苗,政府也并非无可作为。罗会明说,政府应该制订政策、方案,有计划地推广二类疫苗,只不过不由国家出钱。

“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和经费筹集机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崔富强说,决策需要综合考虑疾病经济负担、疫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卫生经济学评价、政府财政是否能支撑等诸多因素。

杨维中表示,推广二类疫苗还应该从筹资方式上探索新的途径和机制。发达地区可以先走一步,并在接种程序、效果等问题上进行探索。医保、新农合可以支付一定经费补偿打疫苗,以减少疾病发生,进而节约医保资金。比如,老年人肺炎疾病负担很重,与其拿大钱去治疗,不如拿小钱来打疫苗预防。

一些专家提醒,在能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当前免疫规划面临着扩容扩面和夯实基础之间的矛盾。罗会明表示,现阶段,政府应该更多关注提高当前常规免疫的质量,确保适龄人群都得到免疫接种的机会。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