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近14000人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自我报告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频繁感到孤独或缺乏亲密朋友的人,与成年中后期认知能力下降和患痴呆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人们成年后是否经历孤独未显著改变这种相关性的强度,这表明早年的孤独可能是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主要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系Jinqi Wang博士与合著者写道:“这些发现强调,儿童孤独可能对认知健康和终身痴呆风险产生持久影响。”
该研究于9月12日在线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
问题研究不足
尽管数据显示全球有13.2%的儿童经历孤独,但鲜有研究调查儿童孤独的长期影响。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新工作首次发现了17岁之前的孤独与45岁及以上人群的认知缺陷和痴呆之间存在相关性。
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的数据涉及2011年注册的17707例参与者。在2014年生活史调查中,通过面对面访谈对儿童孤独进行了评估。当前工作纳入了截至2020年的定期随访数据,以避免在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间对孤独感评估产生偏差。
排除后,13592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8岁;53%为女性)接受了儿童孤独和痴呆风险的研究,而10880例参与者被纳入认知能力下降的分析。
研究人员使用情景记忆和执行功能测量来检查认知功能。他们将痴呆定义为认知和功能障碍的共存,或根据医生的诊断报告来诊断。
当被问及童年时,6.5%的人表示他们经常感到孤独,因为没有朋友,50%的人说他们小时候没有亲密的朋友。
565例参与者(4.2%)报告经常感到孤独且没有亲密的朋友,他们被归类为“存在童年孤独感”。这两个因素都与更快的认知能力下降独立且显著相关。
另外6526例参与者(6.5%)只符合一个标准,他们被归类为“可能有童年孤独”。
重要意义
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将儿童孤独与较低的基线整体认知Z评分(β,-0.14;95%CI,-0.21~-0.06 SD)联系起来。
与没有童年孤独相比,童年孤独也与成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显著加快相关(β,-0.03;95%CI,-0.05~-0.02)。
在中位随访期 7 年的时间里,5.1%的参与者患上痴呆。
报告童年孤独的成年人患痴呆的可能性比未报告的成年人高41%(调整风险比,1.41;95%CI,1.03~1.93)。可能的童年孤独与痴呆之间无相关性。
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孤独感是通过自我报告的方式评估的;其次,仅通过两个标准问题来界定孤独感。此外,观察性研究设计意味着可能存在未测量的混杂因素。
这些发现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孤独与痴呆、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脑萎缩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但既往研究主要关注成年中后期的孤独。
研究人员指出:“我们的研究将视角扩展到整个生命过程,发现经历过童年孤独的人,即使成年后没有孤独感,仍然表现出认知能力的加速下降和痴呆风险升高。”
他们补充道:“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晚年认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并强调了迫切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医疗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努力来识别、预防和解决儿童孤独问题。”
声明
本文为专业研究人员文献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其语言表述不能完全反映原文献的研究内容,仅为读者提供信息参考。如需了解文献研究的详细情况,需根据参考文献提供的检索路径,查找并阅读原文献。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1]MCNAMARA D. Childhood Loneliness Linked to Later-Life Cognitive Issues [EB/OL].(2025-09-18)[2025-09-19].
Copyright © 2025 Merck & Co., Inc., Rahway, NJ, USA and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