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患者术后面临较高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包括缺血性卒中。对于术后缺血性事件高风险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时机尚未明确。2024年12月,发表在Lancet Neurol的一项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术后早期vs晚期启动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在中国8家卒中中心进行的前瞻性、开放标签、终点设盲、随机试验。患者入组标准为18~70岁、接受自发性颅内出血清除术且术后缺血事件风险高。使用在线随机系统中的最小化方法,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早期启动组(术后第3天开始,持续至术后第90天)或晚期启动组(术后第30天开始,持续至术后第90天),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一次。药物通过口服或鼻饲管给药。主要有效性结局指标为90天内新发缺血性主要心血管、脑血管或外周血管事件,主要安全性结局指标为90天内任何颅内出血,两者均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评估。本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4820972),且已完成。
结果
从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共筛选了7323例患者,其中269例(4%)被纳入并随机分配:134例分配至早期启动组,135例分配至晚期启动组。195例(72%)患者为男性,74例(28%)为女性,中位年龄为60.2岁(四分位范围:52.0~66.5)。大多数患者[170/269例(63%)]的血肿位于幕上且较深。术后90天内,早期启动组134例患者中有27例(20%)发生主要心血管、脑血管或外周血管缺血事件,而晚期启动组135例患者中有42例(31%)发生该类事件(比值比:0.56,95%CI 0.32~0.98,p=0.041)。早期启动组134例患者中有1例(1%)发生颅内出血,而晚期启动组135例患者中有4例(3%)发生颅内出血。早期启动组134例患者中57例(42%)和晚期启动组135例患者中57例(42%)发生非出血性严重不良事件。
解读
对于术后缺血事件高风险的中国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与术后第30天启动阿司匹林相比,术后第3天启动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脑血管或外周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且未增加颅内出血风险。然而,早期启动阿司匹林治疗对于更广泛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人群的安全性和临床结局改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1]LIU Q, MO S, WU J,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acetylsalicylic acid after surgery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China (E-star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pen-label, blinded-endpoint,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Neurol. 2024 Dec;23(12):1195-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