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和按病种分值(DIP),不少医生心有抵触,随着要在全国落地的时间越来越近,那一个心焦啊!
其实,DRG和DIP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简称上海十院),位处上海这一医疗高地,原本只有吃别人剩饭的份。但自2019年7月试点DIP后,短短两年半时间,变化天翻地覆,医生绩效达到15万~20万。
12月19日,第一届中国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大会——DIP医院管理分论坛上,上海十院的院长秦环龙分享了该院的成果。
何谓CHS-DRG和DIP?
CHS-DRG和DIP是何物,讲来讲去,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好像有点明白,又好像不是很明白。下面这个小故事“家长委托保姆公司照顾小孩”,似乎将其背后的道理道明了一二。
家长比较忙,委托保姆公司照顾自己家小孩。一开始,家长与保姆公司协商定下如下规矩:
保姆公司招聘保姆,负责照顾小孩吃喝玩乐,然后保姆把各种费用单据交给保姆公司,保姆公司再找家长报销。
家长制定了一些花费标准,保姆的劳务费是固定工资,但是没有详细规定其他收费情况。
保姆自觉劳务费较少,但这活还可以,除了带着小孩完成基本事项之外,还带着孩子各种买买买和吃喝玩乐。如此不仅能蹭吃蹭喝,还和各商家关系很好,感情利益都丰收。
结果,保姆公司交上的单据总是超出家长的预期10~20%。刚开始,因为家长有钱,费用也都照付了。但是,这部分支出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下,保姆公司、保姆和向前面二者卖东西的商家都很开心。保姆公司、保姆不在乎成本,很少砍价,商家自然乐开了花;保姆公司能挣钱,当然心情也不错;保姆好吃好喝,也是乐在其中;小孩子也无异议,花的钱又不是自己的。
直到有一天,家长发现这支出增长太快了,快要入不敷出了,必须得控制一下,于是又制定了新的规则:
每次提前给保姆公司预付一笔钱(根据照顾小孩的具体事情决定),当做总费用。保姆公司还是按照往年那样照顾小孩,但会用一些规则来评估照顾的好坏,一个叫DRG,一个叫DIP。
让保姆公司将来按照这个规则把费用报上来。到时候,家长按照这个付钱。
保姆公司就开始合计,以前我是挣服务费+商家提成,花多少就能要回来多少。现在家长给我的钱定了上限,同时还向我要费用清单。我要想挣钱,就得控制成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乱买东西了。
另外,得合计一下,哪些项目挣钱多,哪些项目挣钱少,得精细化管理一下手下的保姆。于是保姆公司就和保姆们传达了精神:
以后照顾小孩,吃饭就是主食、菜和汤吧。又贵又不实用的那些点心、零食,能省就省了吧。买衣服买鞋以实用为主,就别搞啥牌子货了。出门别打车坐飞机了,走路、地铁、自行车用起来。
华而不实并非刚需的东西,以后别买了,把DRG和DIP仔细研究一下,把日常数据都按照这个汇总一下,也研究研究怎么花钱,怎么省钱利益最大化,省下来的钱给你们按比例发奖金。
保姆们也开始合计,规则变了,自己以后该怎么挣钱。之前公司不管,保姆挣钱主要靠商家给的各种好处。现在公司开始管起来了,一边不让买乱七八糟的东西,这部分好处费是没有了。另一边是少花钱,省下的钱发奖金。胳膊拗不过大腿,还是从了吧。
于是小孩们开始过上了朴实无华的生活; 家长省了钱,还因有了DRG和DIP,拿到了更多信息。保姆公司也被迫精细化管理,保姆的自由度也小了不少。
秦环龙分享上海十院DIP改革效果
了解了CHS-DRG和DIP是何物后,我们来看看上海十院是如何将之落实到实处,并实现收入逆势增长的?
秦环龙表示,支付方式改革并非简单的“医保控费”,也是撬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大数据的DIP更强调精细化管理内涵。对于医生行为的变革,要注重主体行为转方式、主体责任调结构、主体意识转机制等。在DIP的应用模式下,上海十院的病种内涵质量显著提升、病种结构持续优化、手术治疗显著增加。医疗资源分配的合理化,促进了医保基金利用率的提升。
上述改变,一言以蔽之,就是鼓励医生“多做难题”。DIP改革后的两年半,医院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同时确保了公益性、可持续性,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为了配套DIP改革,医院1300多名医生建立了169个医疗小组,并对内部病组、技术操作进行了再分配,跟医生的专业特色、专业背景以及特长完全配套起来。
此外,上海十院内部遴选了300个病种,优先建立病因结构、诊断结合、治疗结构的受益分析模型。
通过先行先试,实行了两年半以后,上海十院DIP试点结果分析如下:
1、2021年1月~9月全院经济运行情况:工作量恢复到了96.7%(较疫情之前),总量指数增长了15.7%,CMI(病历组合指数)值由0.95提升至1.7;病种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低难度病种占比下降14.8%,RW(权重)≥3的高难度病种工作量提升23.6%,后者占到总医保份额的40%。
2、手术科室分析:医院一年能完成将近8万台手术。通过开展高难度手术,提升了CMI值,今年整体CMI值为1.27,同比提升了19%。其中,低难度病种工作量下降21.3%,医保份额占比下降6.3%;中、高难度工作量分别提升24和11个百分点,整体贡献的医保份额达到81%;四级手术工作量占比31%,CMI值为2.4,增幅10%。
3、非手术科室分析:通过内科医技化,摆脱对药品和耗材的依赖。非手术类的病种难度提升了0.24,增幅达到29.6%。其中,低难度病种同比下降19.5%,总量指数下降26.2%;中、高难度病种的工作量分别提升142.4%和43.2%,CMI分别提升2.4和9.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4、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的影响:上海十院认真落实带量采购,既要考虑支架降价对心内科发展的影响,也要防止出现过度医疗行为。带量采购以后,医院的冠脉支架收入减少了1801万,冠脉球囊收入减少了110万。整体通过调价弥补,心内科的病种补偿率达到20.77%。但要推动心内科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话,就必须让其转型,真正体现出操作技术/智慧。
绩效之外还有绩效 DIP得分较高医生奖励10万~20万
从上述分析来看,医院高难度病种占比明显增加,低难度病种占比明显下降。那么,怎么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生们诊治疑难危重病人呢?
其实,上海十院推行DIP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多数医生非常固执,听不进去改革方式,甚至我行我素。撬动医生转变的关键在于绩效。
对此,上海十院除了正常发放绩效以外,还专门建立了加快推进DIP改革提升医生操作智慧、技术和应用的绩效,以真正把疑难危重、复杂病种绩效的“优绩优酬”体现出来,主要体现在6方面的激励:
1、优势病种深度诊断;
2、操作与治疗类的比例(是否提高);
3、(是否实行)新的治疗模式;
4、同一病种治疗结构丰度(如何);
5、关键疗效指标改善;
6、非影像类诊断治疗比例。
上海十院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在整体信息化的配套支持下获得相应的数据,对于每一个带组组长和其医疗行为,一季度一次激励。
此外,上海十院还增加DIP运行绩效,奖励给科室。最后会留出一年两千万的资金来支持医生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每一组医生,有一些DIP运营绩效得分较高的医生被奖励10万~20万。通过这些奖励,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医院一味以开药、开检查,抢病人、创造营收的时代,即将彻底落幕。无论是DRG还是DIP,医保付费制度改革已然板上钉钉。从上海十院分享的经验和结果来看,这虽是挑战,但如果改得好,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迎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这家医院DIP改革后,医生绩效达到15万-2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