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凌教授:糖尿病指南与基本药物目录指导下的新选择(4)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07-30
571

DPP-4抑制剂类药物,作为新加入基药目录的一类药物,它既然能加入基药目录,

一定是有它非常独特的临床特点。

 

首先,就是它在降低血糖时,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而且同时也有证据显示,在心血管的安全性方面是非常安全的。

 

既往的2型糖尿病治疗里,在传统用药上,在使用(药物时)关注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血管的死亡,或者叫心血管的安全性,或者叫低血糖,其实往往是不够的,或者是有一定的忽略的。比如说,有调查就显示,使用磺脲类这样的药物,它的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可能会达到将近50%。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这类的促泌剂,在中国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咱们中国人群的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治疗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能达到40%以上,这可能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说,DPP-4抑制剂既能够相对的改善血糖,又能够安全降糖,我们不用担心它的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而且,还有大规模的临床证据证实它的这种心血管安全性。

 

基于此,包括我们2017版的CDS指南,包括我们现在最新更新的2019年的ADA指南,

它都强调,需要特殊关注容易发生低血糖风险的这种患者,这种肠促胰素类的药物,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首要选择。

 

基于临床证据和指南的推荐,DPP-4抑制剂,尤其是西格列汀这类药物,它在CDS指南的推荐,还有在基药目录里,都给我们临床医生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让我们去针对糖尿病病人做降糖和减少低血糖风险的共同获益。

 

第二,还有一个现在比较强调的理念,就是传统的叫序贯治疗。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

现在针对这种序贯治疗就发现,有很多接受序贯治疗的病人,有临床惰性的存在,反而会造成一些这临床代谢记忆效应的存在,然后导致心血管疾病或者微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比那种早期血糖能达标的患者的风险要高。比如说最新发表的DISCOVER研究就看到,接受序贯治疗的病人,和接受早期联合治疗的病人相比,这些接受早期联合治疗的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更好。那么,未来我们预期的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更低。

 

在选择这种病人早期就联合治疗的时候呢,其实也要考虑到,比如说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选择哪一类的药物给病人做早期的起始联合治疗呢?我们要基于临床循证证据,西格列汀这类药物,从包括2017年2018年,还有最新发表的一些临床研究的数据,就能看到,西格列汀早期和二甲双胍联用以后,比那些相对偏晚的时候再加上这类药物的,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改善能够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它比那些晚期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的病人,早期起始治疗达标率高。

 

另外,还有研究就显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以后,能够进一步优化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

预期的值大概是0.4%到1%,最高的我们预期值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优化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这样的一个作用。

 

第三点就是,西格列汀或者DPP-4抑制剂类药物,它是肠促胰素类的药物,它调节血糖是葡萄糖依赖性的。这样的一个调节血糖,它有一个双重效应。所谓双重效应,就是它对胰岛β细胞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效应,对胰岛的α细胞是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的效应。因此,在这个双重的作用靶点上,可以改善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既可以降低病人的空腹血糖,又可以降低病人的餐后血糖,这个是在机制上看到的一个效应。

 

真正在临床的研究中看到,以西格列汀为首的DPP-4抑制剂,在中国人群中确实能够达到0.4%到1.0%的这样的一个效应,尤其是西格列汀,基本上是0.9%到1.0%的这样一个效应。所以,是非常好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合上述这三点,就是DPP-4抑制剂,以西格列汀为首的这类药物,它为什么受到2017版的指南推荐,又能够得到国家基本药物目的认可,就是基于上述几点的作用。

作者介绍
蔡晓凌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糖尿病诊治,甲状腺疾病诊治,肥胖症诊治,垂体疾病诊治,新诊断糖尿病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并发症诊治及筛查。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 学、墨尔本皇家医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肾病学组委员,教育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通讯编委。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6)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