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中还有比免费医疗更重要的问题
2013-10-14
220

在俄罗斯宣布将延续“全民免费医疗”的消息后,在我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舆论波澜。讨论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免费医疗,另一派反对。但是,纠结于这样的争论并没有实际意义,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而对于“全民免费”医疗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医疗的核心:那些亟待解决的,比免费医疗更重要问题。

一、改变公立医院垄断地位

为什么我国一直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政府的监管下公立医院具有难以撼动的垄断地位。

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有92%的人次看病是在公立医院看的。民营医院仅仅占了8%的份额,还主要是集中在“无痛人流”或者整容医院之类边缘医疗上。

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原因在于“准入制度”,实际就是行政垄断。垄断的手段有多种,但仅仅是限制民营医院成为医保定点和不给民营医院税收优惠两条,就足以决定了民营医院在中国不可能发展壮大。

政府垄断医院造成的后果

首先,医疗人才短缺。近年来频频听到医护人员喊忙喊累,据统计,我国近10年内,政府办医院医护人员的诊疗负担重了1.4倍,负责住院床位负担重了1.7倍。可以说医疗资源增长远远跟不上医疗需求增长。但是更多的医院没有建起来,以达到节省医院的成本,提高利润。

其次,运转低效、腐败盛行。谁都负责,实际上是谁都不负责的状况,公立医院存在“所有人缺位”问题。加之负责行政监督的卫生局长又是“医院总院长”,卫生局和医院其实是“一家人”,所以又面临“监督者缺位”的问题。长期以来,缺乏改善运行绩效的动力和手段的制度环境,公立医院长期低效运转。此外,“以药养医”,医生收取回扣和红包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再者,服务态度欠佳。很多患者都反应,大医院的服务态度普遍不好:“服务态度太差,问她问题,给脸色,好像欠她钱没有还一样,不问清楚,就给你开药”、“这个女医生确实说话有点高人一等的感觉,爱训家长”。这当然是全国的共性问题。其实服务态度之差不仅是“脸难看”,像北京海淀妇幼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竟然可以一坏几年没人修,让你没地方洗手。

二、解放公益慈善资源正确渠道

在美国留学的李宇晖介绍了他父亲在美国看病的经历:家父来美探亲时遭遇了小中风,急需做两项价值3000美元的昂贵检查。外国旅游者的医疗费用当然不能由美国政府来扛,那这么多钱怎么办呢?一问才知道,美国几乎所有医院都和不同的民间慈善组织有合作,专门针对看不起病的人。于是我们递交了收入证明后,最终只需要支付100多美元。

而在我国,我们缺乏相应的公益慈善资源系统支持。我国大多数的医疗资助是靠媒体的号召,民众的捐款下募集资金的,公益慈善组织的发育在我国严重不足。应该解放公益慈善资源正确渠道,合理利用民间的爱心资源,也可以有效结合宗教资源,这样,像剖腹自医、锯腿自医、抢劫求医这类悲剧的发生才会减少。

三、取消部分人的医疗特权

根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5689亿。按照前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的说法,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80%用于领导干部。这样的体制下,老百姓实际上是被“抛弃了”。为百姓服务的医疗机构失去了公益性,看病又怎会不难、不贵呢?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反过来将这80%的医疗费用反向变成政府投入用于平民百姓,会如何呢?这意味着平民每年可增加3413亿医疗费用。而2010年个人支出的医疗总费用是7076亿,减去3413亿,相当于中国人减轻了48%的看病负担!

在我国医改路上,这些问题都比争论是否“免费医疗”重要一百倍,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国医疗体系机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根本上的问题,而是一味的争论呼吁免费医疗,或是和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家做对比,那么,我国的医改之路可能还很长。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