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一些研究显示,适当抗生素治疗能不断改善碳青霉烯类耐药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的生存率,但在这些感染病例中经验治疗的选择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014年8月,在线发表在《Drugs》的一篇文章总结了关于碳青霉烯类耐药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鲍曼不动杆菌是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各种内在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大多数β-内酰胺制剂对很多品系不能有效对抗,碳青霉烯类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趋势显示,许多感染是由耐碳青霉烯类或广泛耐药(XDR)菌株引起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粘菌素为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粘菌素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建议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当将毒性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时,联合治疗方案可提供最佳的临床效果。在联合治疗中,碳青霉烯类、舒巴坦钠、利福平和替加环素是被研究最多的药物。关于内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大多数数据来自无对照组的病例研究和回顾性分析,一些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其他正在进行中。
早期的一些研究显示,适当抗生素治疗能不断改善碳青霉烯类耐药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生存率,但在这些感染病例中经验治疗的选择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关于碳青霉烯类耐药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选题审校:李潇潇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目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且存在院内流行,主要为A型流行株。有研究指出β-内酰胺酶基因Amp-C、OXA-23的产生及主动外排系统AdeABC及AdeFGH在介导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药物耐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