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纪录片《人间世2》之《笼中鸟》,记录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里几十位精神病人的真实生活。中国精神障碍患者究竟有多少呢?近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研究发现,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生命周期中罹患一次精神障碍疾病,这听起来太吓人了!这也提醒我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多因素累加促使精神障碍疾病高发 更可怕和令人担忧的是…
近年来,因为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都在增加,精神不堪重负出现障碍也是一种必然。而且,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更容易诱发精神障碍。加之,医疗技术提高,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也比以前更细致,几个因素累加,精神障碍疾病患病率高的问题也就愈加凸显。
而更可怕的是,随着我国精神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导致我国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基数也在不断增加。我国精神病治疗上多数患者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病情发展,约30%~40%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已经不再有效,转为难治性精神病患者。
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往往讳疾忌医。很少有人具备去医院精神科调整自己心情、放松身心的意识。此外,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的群体,也未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精神科医生严重匮乏
鉴于精神障碍疾病的高发及其对现代健康影响的重要性,我国在2012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年又对此进行了修订,在法律层面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但事实情况却是,精神科医生严重匮乏,人才培养亟需加强。据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7万名精神科医生,平均每10万人中仅有2名精神科医生。而俄罗斯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每10万人中有11名和12名精神科医生。
为什么我国精神科医生数量这么少?与内外科等同行相比,精神科医生的职业生涯枯燥而充满风险,备受偏见,生存环境更差,收入低。
跳出专业限制 让更多医生掌握心理干预技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精神卫生法》又强调精神类疾病的诊治必须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而三级医院获得精神科资质的前提是必须有两名精神科医生。在我国当前的现状下,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羁绊,因为医院没有医生就没有资质。
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又出台了其他专业医生转岗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方法,但效果并不好。在缺乏明确利好的前提下,很少有医生愿意放弃自己现有的专业,到一个陌生、收入还可能下降的新岗位工作。
其实,心理问题可以导致很多其他系统的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也能带来心理问题,心理专业似乎并不需要与其他专业严格隔离开。现如今,如果可以跳出专业限制,让更多医生能够掌握治疗心理疾病的技能,让更多的群体有更多的机会尽快得到心理干预,可能是破解问题更有效的手段。
人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就好像两条腿,齐头并进才能走得平稳,若是只注重生理疾病的研究,而忽视了心理疾病,那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我们常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不是生与死,而是其与这个社会之间看不见的鸿沟。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