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网站近日发布的《儿科医生这一职业正在逐渐消失!!!》一文所说,儿科医生压力山大,人员严重不足。2016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启动了人工智能(AI)“虚拟医生”咪姆熊的研发,通过人工智能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初步的诊断提示。近日,家族里的老二“影像熊”首次亮相,而且一出场就惊艳,登上了世界顶级期刊《细胞》的封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数据中心梁会营博士介绍,“咪姆熊”智能医生是一个人工智能虚拟医生大家族。现在研发比较成熟的就是熊老大,它是一只“发热熊”,主要诊治发热相关的疾病。发热相关的疾病在门诊可以覆盖75%~80%的儿童常见疾病。
去年12月,小熊医生满一周岁了,熟读近200万份病历的它本领又大有长进:能够看32种与发热相关的儿童疾病,其中对24种疾病的诊治性能达到90%以上。目前的培训情况显示,熊医生的诊疗能力已经相当于一个副主任医师的水平。在不远的将来,孩子有点小毛病,在家登录“咪姆熊”就可轻松诊治,大大延伸了医院服务的触手。
而新一代医用AI平台“影像熊”,基于对医学影像的深度学习,能诊断眼病和肺炎两大类疾病,准确性可“匹敌”顶尖医生。这是中国研究团队首次在顶级生物医学杂志发表有关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论文通讯作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基因检测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hiley眼科研究所教授张康介绍,黄斑变性及糖尿病视网膜变性导致的黄斑水肿是中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这两种病变若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永久失明。对此,新一代医用AI平台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6.6%,并能在30秒内决定病人是否应该接受治疗。
为了进一步验证AI平台的诊断水准,研究团队还找来了6名经过专业训练的眼科医生与它进行比赛。结果显示,AI平台的准确率超过了其中2名眼科医生。不过,我们还应谨慎看待诊断能力评价,因为这种PK只提供格式化的信息,脱离了可以“望闻问切”的实际诊疗环境,对人类医生是不公平的。只有待日后开发出语音交互功能,人类医生和“咪姆熊”同时当面问诊患者,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公平的“人机大战”。
此外,新一代AI平台还能精准诊断儿童肺炎,实现一个AI系统诊断多种疾病。
更令人惊叹的是,从学会看眼科疾病到能准确诊断儿童肺炎,这一AI平台只学习了5000分标注好的儿童胸部X线片图像数据,就达到了超90%的准确率。
文章第一作者梁会营介绍,经测试,在区分肺炎和健康状态时,AI平台的准确性达到92.8%,在区分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时,准确性达到90.7%。
既往,AI输出结果时,给出的报告往往没有列出判断的理由与过程,这样的结果即便精准度很高,但在诊断疾病时,却并不能让医生放心使用。张康课题组创新性地使用了“遮挡测试”的技巧来解决这个医生最担心的这个问题。新一代AI平台可以用色块来遮挡住医学影像上它认为的病变部位,相当于告诉医生自己的判断理由。这种创新方法提高了AI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可以让医生和患者对AI的诊断结果更放心。
张康介绍,他们的AI系统已经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眼科诊所进行小规模临床试用,打通各个环节后,再进行大规模推广。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将进一步增加准确标注的图片数量,同时增加可诊断的疾病种类。他透露,这一AI平台目前正在接受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诊断训练,以及肝癌、肺癌等肿瘤检测及其他病变检测的学习。
当然,人工智能背后的“人”无可替代。“咪姆熊”要靠临床医生去训练,目标是成为医生的辅助,把医生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救出来,而不是代替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