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腹腔外科急症,患病风险为7%~9%。一般而言,CT扫描是公认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孕妇和儿童及处于盆腔疾病风险的妇女可考虑超声检查。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00%和91%~98%;超声的总体敏感性为76%~96%,特异性为91%~100%。超声的优势在于检查成本低、无电离辐射和对卵巢疾病显像的能力,因此已成为儿童首选的初始成像方式。不过,若儿童的初始超声检查为阴性或诊断不明,而临床高度怀疑阑尾炎时应该考虑CT检查。在孕妇中,阑尾在超声的成像率为13%~50%。磁共振成像可用于超声无法对阑尾成像的妊娠患者,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6%。
几十年来,急性阑尾炎的外科治疗一直是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都是安全有效的,尤其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部位感染较少,疼痛较轻、住院时间较短且恢复更快,但在手术时间和费用上较开腹手术存在不足。此外,腹腔镜手术也可能会造成腹腔脓肿形成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当穿孔或坏疽存在时。因此,考虑到这些情况,首选开放手术。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在某些经过筛选的患者中,可以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初始成功率为88%~95%,但复发很常见,复发率约为35%。
二、胃十二指肠穿孔
穿孔是继出血之后第2种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病的并发症,且需要急诊手术,不过由于消化性溃疡病内科治疗及针对重症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措施的普及,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率在近年来显著减少。胃癌的自发性穿孔是十分罕见的致命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死亡率为0%~82%,在全部胃穿孔中,有10%~16%是由胃癌引起。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穿孔。腹腔镜手术的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且对大面积的穿孔修复不足。包裹或密闭式的胃十二指肠穿孔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三、小肠穿孔
小肠穿孔在亚洲国家较为多见,但在西方国家其发生率并不高,伤寒回肠穿孔的死亡率可高达60%。大多数小肠穿孔是由未被发现的肠缺血造成的。治疗措施多为切除穿孔的肠段,早期手术可改善预后,外科手术的术式很多,例如简单闭合、楔形切除或节段切除和吻合术、回肠造口术和初始修复术后的侧端吻合术。既往认为小肠梗阻是腹腔镜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但近期也有研究认为,腹腔镜检查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四、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关的问题已被广泛研究,现已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更安全,术中开腹手术转换率低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无严重并发症,目前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五、憩室炎
乙状结肠憩室炎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疾病,并导致大量住院。憩室炎可并发脓肿、蜂窝织炎和穿孔,穿孔是复杂性憩室炎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更可能是疾病的最早的表现,而不是复发的表现。无并发症的单纯憩室炎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肠道休息和抗菌药物治疗,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憩室炎患者对保守治疗有反应。对于未破裂脓肿,初始治疗通常是经皮引流,其成功率高达80%~90%,经皮引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憩室炎的位置,通常憩室炎所致的盆腔脓肿要比结肠脓肿更具侵袭性,需要更早引流,并且更可能需要手术。若脓肿直径<4cm,也可使用抗菌药物,其成功率与引流相当。在治疗憩室脓肿时,使用抗菌药物和经皮引流有利于随后进行选择性的一站式乙状结肠切除术。对于脓肿范围较大、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需要及时手术,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可;对于高危患者,腹腔镜手术不仅可用于探查,还有助于腹腔灌洗和引流。结肠憩室穿孔急诊手术的适应证包括:经皮引流无法进入的大型或多发脓肿种植的患者、CT引导下经皮引流后症状仍持续存在者、憩室炎穿孔、化脓性或粪便漏出造成的弥漫性腹膜炎。
六、消化道瘘
消化道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肠内容物可通过此通道进入腹腔,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其最常见原因是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胃肠道瘘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异常通道”,一个能够让胃肠内容物流出到腹腔空间的异常通道,也包括通道周边的被破坏的管壁,这是区别于穿孔的一个要点。消化道瘘的主要结构为“通道+管壁”,以及随之而来的腹腔渗液、感染。瘘的病理生理主要包括通道和管壁异常、腹腔渗液、消化液丢失三大方面影响,从而造成的瘘口不愈合、疼痛、电解质紊乱与严重感染、消化能力下降和营养不良等。随着多年来对瘘的病理生理内容认识的逐渐深刻,对于瘘的治疗也基本形成标准治疗体系,即“引流+营养+择期手术”的治疗原则,一直延续至今。
硕士研究生导师。专长于重症医学,擅长多发性创伤、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患的系统诊治,解决疑难重症突出的诊疗问题,精于急危重症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如成人心肺复苏、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血气分析等。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