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良性肿瘤和非瘤样病变种类较多,一般可按组织的起源和大体形态而进行分类。常见的上述两种病变见下:
一、外阴实性良性肿瘤和非瘤样病变
1.起源于上皮组织
(1)尖锐湿疣。
(2)乳头状瘤。
(3)软纤维瘤。
(4)皮脂溢性角化病。
(5)黑色棘皮症。
(6)痣。
2.起源于上皮附属组织
(1)乳头状汗腺腺瘤。
(2)皮脂腺瘤。
3.起源于中胚层组织
(1)纤维瘤。
(2)脂肪瘤。
(3)神经纤维瘤。
(4)平滑肌瘤。
(5)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6)血管瘤。
(7)化脓性肉芽肿。
(8)淋巴管瘤。
4.起源于前庭大腺的腺纤维瘤
5.起源于尿道组织
(1)肉阜。
(2)尿道黏膜脱垂。
二、外阴囊性良性肿瘤和非瘤样病变
1.起源于上皮组织
(1)上皮性囊肿。
(2)外伤性包涵囊肿。
(3)蓝毛囊肿。
2.起源于上皮附属组织
(1)皮脂腺囊肿。
(2)乳头状汗腺腺瘤。
(3)汗腺瘤。
3.起源于胚胎组织
(1)中肾管囊肿。
(2)副中肾管囊肿。
(3)腹膜鞘突囊肿。
(4)副乳腺组织囊肿。
(5)皮样囊肿。
4.前庭大腺囊肿和前庭大腺脓肿
5.起源于尿道组织
尿道憩室。
外阴良性肿瘤和非瘤样病变种类虽多,现就更年期和绝经老年妇女可见的作扼要介绍:
1.外阴尖锐湿疣 是生殖道疣乳头状瘤,具高度传染性,通过性传播,好发于生育年龄,偶可见于绝经后妇女。
(1)病因:为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所致,以HPV6或HPV11型多见。外阴炎症、外阴长期受分泌物刺激会促进本病的发展。
(2)病理:外阴尖锐湿疣常见于前庭或阴唇,为隆起的肿块,呈乳头状、菜花状或结节状,色微紫红,大小不一,表面可糜烂或角化。镜下为增厚的上皮形成树枝状,表面覆盖鳞状上皮,角质层增厚,大多为角化不全上皮细胞。棘细胞层有明显的细胞内空泡。外阴尖锐湿疣偶可发生恶变。
(3)临床表现:无合并感染者少有症状,但如病灶合并感染,可出现排异味液和局部刺激症状,病变广泛可有疼痛。外阴的前庭、阴唇为好发部位,阴阜及肛周较少见。
(4)治疗:小型病变可用25%足叶草酯或安息香酸酊、95%酒精、三氯乙酸、50%鸦胆子油膏、20%甲醛等外擦患处,每周1~2次。病变广泛可用CO2激光治疗。巨大型可手术、激光或电灼切除。也可采用干扰素肌注或病灶内注射。
2.乳头状瘤 较少见,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多在40~70岁之间,生长缓慢,可无症状或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变。病变多见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确诊常需依靠活检或肿瘤切除后病理检查。治疗以肿瘤局部切除为主。
3.色素痣 色素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早期无症状,如长期刺激或摩擦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发痒、出血或炎症。常见在大小阴唇处有棕色、浅褐色或青黑色斑块,局部隆起或扁平,有的长毛。
色素痣来源于上皮色素细胞和真皮神经鞘细胞,按生长部位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和复合痣三种。早期和儿童期的痣大多为交界痣,即痣细胞团位于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交界处;以后痣细胞进入真皮内称皮内痣,成人的痣大多为此型;当交界痣的一部分和大部分已进入皮内时称复合痣。
外阴色素痣常处于摩擦部位,应切除,特别是扁平的交界痣,切除范围要超过痣边缘0.5~1cm,深度要达皮下筋膜,切除物送病检。凡有恶变可能者,应立即作较大面积的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男,1961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84~1997年12月29日间连续四任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浙江省妇女保健院院长、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学教研室主任共14年。曾为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妇科肿瘤学科带头人。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重点进行妇科肿瘤临床及研究工作,多年来对滋养细胞疾病基础与临床数十个系列研究,同时对其他妇科肿瘤、妇科疾病、围产医学、新生儿疾病、计划生育、辅助生育技术、妇科手术和腹腔镜诊治等均有一定建树。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