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男童反复股骨骨折诊疗经验分享
2025-05-25
177

8岁男童,以“反复左大腿疼痛5年,再发1天”为主诉入院,最终诊断为一种较罕见的代谢性骨病——低磷酸酶血症。低磷酸酶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诊断低碱性磷酸酶血症时需注意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一、病情摘要


1.基本情况


男性患者,8岁,以“反复左大腿疼痛5年,再发1天”为主诉,于2015年12月入院。5年前,患儿跌倒后感左大腿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股骨干骨折,行左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入院前1天,患儿从自行车上跌落后,左大腿疼痛、活动受限,于当地县级医院行左股骨X线检查,显示左侧股骨中段骨折,遂来我院骨科进一步诊治。


2.既往


患儿为33周早产儿,母乳及奶粉喂养;出生11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正常出齐后逐渐脱落;19个月学会走路;智力、听力正常;每年按时接受计划免疫。父母身体健康,无骨折史,外公、外婆为近亲结婚(姑表亲)。


3.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13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6/99mmHg。神志清楚,被动体位,前额稍突出,牙齿多数脱落。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侧弯畸形。左大腿外侧中下段可见一纵行长约5cm陈旧性手术瘢痕,左大腿中下段稍肿胀,触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会阴部及双下肢感觉无减退,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踝反射正常。


4.入院前检查


血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肝肾功能均正常,骨钙素N端中分子88.97ng/ml[男性正常参考值:24~70ng/ml(18~29岁),14~46ng/ml(30~70岁)]。多次查血碱性磷酸酶(ALP)36~58U/L(<10岁者正常参考值:75~344U/L),血钙2.48~2.73mmol/L(正常参考值:2.08~2.60mmol/L),血磷1.18~2.14mmol/L(正常参考值:0.80~1.48mmol/L),β胶原特殊序列1824~2120ng/L[男性正常参考值:<584ng/L(30~50岁),<704ng/L(50~70岁)]。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常规均正常。双侧股骨正、侧位X线片:双侧股骨端肥大,骨干弯曲,骨质疏松,骨质密度不均匀,左骨干皮质欠完整。骨密度(L1~L4)0.314g/m2(此年龄无参考数据),非组织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TNAP)基因测序示纯合突变,诊断低磷酸酶血症。


5.初步诊断


低碱性磷酸酶血症。


二、诊治过程


【病例特点】


1.一般情况


患者为儿童,出牙迟,乳牙过早脱落。


2.主要症状和体征


左股骨骨折;反复左大腿疼痛5年;查体见前额稍突出,牙齿多数脱落。


3.实验室检查


血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血钙正常或轻度升高,血磷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25-羟维生素D、PTH均正常。


4.影像学检查


骨骼X线检查提示严重骨钙化不足,骨密度降低。


【鉴别诊断思路】


低磷酸酶血症(hypophosphatasia,HPP)是一种较罕见的代谢性骨病,不为广大临床医师所熟悉,且患儿可能就诊于骨科、儿科、内分泌代谢科、急诊科等,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低磷酸酶血症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国际上没有低磷酸酶血症的统一诊断标准,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TNAP基因突变(确诊的必要条件)以及影像学特征。除假性低磷酸酶血症外,所有类型低磷酸酶血症均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患者,需除外早期妊娠、使用双膦酸盐或其他抗骨吸收药物、患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贫血等情况,方可诊断低磷酸酶血症。血清吡哆醛-5-磷酸及尿中磷酸氨基乙醇浓度升高有助于该病诊断(因条件限制,本病例未做这两个项目检查)。年龄和临床分型不同,低磷酸酶血症患者影像学表现不同。儿童型可表现为佝偻病改变,如干骺端杯口样改变,下肢弯曲,干骺端增宽、凹陷、见放射线透亮区及临时钙化带变薄或消失。本患儿出牙迟,乳牙过早脱落,前额稍突出;实验室检查示血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血钙正常或轻度升高,血磷水平升高,25-羟维生素D、PTH均正常;影像学检查示提示严重骨钙化不足;结合TNAP基因检测,低碱性磷酸酶血症诊断成立。

诊断低碱性磷酸酶血症时需注意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营养不良性佝偻病:可表现为肢体弯曲畸形,X线检查可见骨钙化不良,易与低磷酸酶血症混淆。但营养不良性佝偻病有血钙偏低、尿钙低、血ALP增加等,可与低碱性磷酸酶血症相鉴别。


(2)成骨不全:有颅骨钙化不良、身材矮小、短肢、蓝色巩膜及血ALP水平升高等表现。特别是后两项特征,可与低碱性磷酸酶血症相鉴别。


【诊治措施】


1.入院后相关检查


(1)一般检查:血碱性磷酸酶39U/L,血钙2.56mmol/L(2.1~2.7mmol/L),血磷2.08mmol/L,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


(2)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股骨正位X线片可见左侧股骨中段骨折,局部明显成角畸形,左侧股骨骨质疏松。股骨CT可见:①骶骨、双侧髂骨、双侧股骨头、双侧股骨颈、双侧股骨中下段及左胫骨、左腓骨上段普遍性骨质疏松并多囊状骨质膨胀性改变;②左侧股骨干中段骨折(图1)。

 

  • 图1 股骨CT表现-P187_234_241_687_552_180154

 图1 股骨CT表现-P6-5-1_180155

图1 股骨CT表现


2.入院后相关治疗


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3.最后诊断


左股骨骨折,低碱性磷酸酶血症。


【临床转归】


经过镇痛及手术对症处理后,患儿左大腿疼痛明显缓解并可以正常行走。


【临床难点】


低碱性磷酸酶血症呈部分自限性,甚至可以自愈。目前尚无治愈低磷酸酶血症的方法。对于病重患儿,应采取综合性治疗。低磷酸酶血症患者不宜使用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有研究提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降低血前列腺素水平,减轻该病引起的炎症反应。Doshi等对1例低磷酸酶血症患者使用特立帕肽,8周后患者骨痛明显缓解,16个月后双侧股骨骨折愈合。Schalin-Jantti等对2例成年低磷酸酶血症患者分别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治疗7个月和18个月,两人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升高6.8倍和2.7倍,且骨痛均缓解、骨折愈合。这些结果提示,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可以对低磷酸酶血症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长期观察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ENB-0040是一种靶向作用于骨骼的重组人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 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TNSALP)。在一项严重型低磷酸酶症研究中,11例患者应用ENB-0040后,肺功能明显改善,血焦磷酸盐和吡哆醛-5-磷酸水平降至正常,无低血钙及异位钙化等不良反应。Asfotase alfa是第一种针对低磷酸酯酶症病因的治疗药物,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该病治疗,但目前我国尚未批准该药用于临床。


三、点睛析评


低磷酸酶血症是一种罕见的以骨和/或牙齿钙化障碍,伴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该病于1935年首次由Chown描述,并于1948年由加拿大儿科医师Rathbun命名,又称Rathbun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容易导致漏诊、误诊,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不仅有利于早期诊断,而且可对患者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并对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关于低磷酸酶血症,目前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