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黑便伴心慌发现胃癌 术后2年以为复发结果是新发肿瘤
2024-03-11
590

72岁男性,因“黑便伴心慌1周”就医,胃镜示进展期胃癌。后行远端胃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术后开始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术后2年复查腹部CT示:左侧中下新见团块软组织不均影,考虑复发或转移收入院,后决定行“开腹探查术”,结果发现是新发肿瘤。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2岁,因“黑便伴心慌1周”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8g/L。消化道钡餐示胃窦部不规则狭窄。胃镜示进展期胃癌(大小约为7cm×8cm)。腹部CT示胃窦小弯侧占位。2015年3月24日行远端胃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梭形细胞肿瘤,考虑胃GIST,按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中危。行基因检测示c-KIT第9外显子突变,Y503_ F504insAY,PDGFRA为野生型。术后开始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术后2年腹部CT示:左侧中下腹部新见团块软组织不均影,考虑复发或转移。今为进一步治疗来笔者单位,门诊以“(胃)GIST术后复发”收入。

 

既往史及家族史

 

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苍白。心肺检查无异常。左上腹部可见一长约10cm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良好。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4.6×109/L,红细胞3.27×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140×109/L。

 

血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1.腹腔包块:GIST复发?

2.(胃)GIST术后

 

【治疗过程】

 

(一)病例分析

 

患者为老年男性,2015年3月24日行远端胃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2015年6月开始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2017年5月9日复查腹部CT示:左侧中下新见团块软组织不均影,大小约为7.4cm×6cm(图1)。结合患者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首先考虑为GIST复发可能,决定行“开腹探查术”。

 

(二)治疗方案

 

2017年5月15日行“腹腔肿瘤切除术+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小肠系膜邻近回肠可触及大小约7cm×6cm质硬包块,边界清,横结肠系膜可触及大小约1cm×1cm质硬结节。

 

(三)术后病理及基因检测

 

术后病理示:梭形细胞肿瘤,考虑为胃肠道外GIST可能;肿瘤结节:纤维组织瘤样增生伴胶原化、灶性钙化(图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117(-),CD34(血管+),Ki-67(Li:5%),S100(-),SMA(管壁+),DOG-1(-),Vim(+),β-Catenin(核+),支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图3)。


图1 

图1 2017年5月腹部CT


图2 

图2 肿瘤包块HE图片


图3 

图3 左下腹部包块HE图片

 

基因检测:2015年3月、2017年5月行基因检测示c-KIT和PDGFRA均为野生型。

 

【预后】

 

患者2015年3月行胃GIST手术,2017年5月合并新发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仍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截至2018年12月,复查结果未见复发/转移。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胃肠间质瘤典型病例诊治与解析》

作者:陶凯雄 曹晖

页码:305-307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