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教授:放疗的远隔效应 免疫治疗疗效的一付“催化剂”(1)—远隔效应让放免联合1+1>2 寡转移肺癌有望根治
2021-08-26
811

导语:以往,晚期肺癌意味着生存机会渺茫。而抗癌利器免疫治疗诞生后,联合放疗隔山打牛的远隔效应,可产生1+1>2的效果,寡转移晚期肺癌已不再算晚期,有望得到根治。人民卫生出版社特别邀请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胸部放疗主任李涛教授,就“放疗的远隔效应 免疫治疗疗效的一付‘催化剂’”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1篇内容——远隔效应让放免联合1+1>2 寡转移肺癌有望根治。后续将推送第2、3、4篇内容,敬请关注优医迈公众号推文。

 

远隔效应以肺癌治疗为例,即对右肺病灶进行照射,左肺的病灶也消失或缩小了。所以,通过放疗对治疗部位以外的病灶也有效,就是远隔效应。但并非所有的肿瘤(治疗)和所有的病例都有远隔效应。远隔效应的发生率,目前(的报告)并不统一,也没有完整的比例(数据)。

 

远隔效应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应用大剂量放疗,即SBRT(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立体定向体部放疗)照射肿瘤后,大量肿瘤细胞的DNA断裂成片段,即产生较多的所谓的核抗原。此时给病人再做免疫治疗,效果会明显增加,能使免疫治疗的作用最大化。也就是说,在大分割放疗的情况下联合免疫治疗,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远隔效应被提出以后,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去年,《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面有一篇关于远隔效应的报道,即帕博利珠单抗联合SBRT治疗肺癌。结果显示,远隔效应的发生率比较高。两组病人的有效率分别为:SBRT联合免疫治疗组为40%多,没有联合免疫治疗(即单纯SBRT)组不到20%。就是说,在做大分割的时候,远隔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是做常规分割,产生远隔效应概率比较小。所以说,并非每一例病人都能观察得到远隔效应。当然,联合了免疫治疗以后,由于会产生1+1>2的效果,观察到的远隔效应的比例会更多。

 

寡转移的定义,国内外尚存在争议。现在比较统一(的观点是)转移的器官数目≤3个,总转移肿瘤数目≤5个,是寡转移。

 

对于肿瘤寡转移的治疗,(目前)倾向于争取根治性治疗。对于肺癌寡转移的治疗模式,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同等重要。既要考虑对局部病灶进行SBRT,也应该个体化进行全身治疗。比如,有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主要进行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免疫治疗指标的(患者),应该选择免疫治疗;不存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指标)的患者,应该选择同步放化疗。


作者介绍
李涛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主任

四川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第二届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肿瘤营养与防治分会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后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阶平基金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法放射治疗协会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副主编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副主编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李涛教授:放疗的远隔效应 免疫治疗疗效的一付“催化剂”(1)—远隔效应让放免联合1+1>2 寡转移肺癌有望根治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