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问题限制民营医院发展,如何破解?
2014-09-16
226

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的大环境非常好,各级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并纷纷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这绝对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好时机。但医院发展靠的是人而不是设备,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人。人才的短缺仍是制约医院发展的最大阻碍。民营医院为何留不住人才?如何解决医院人才不足的难题呢?

民营医院人才队伍现“两头大、中间小”现象

目前,民营医院多聘请公立医院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形成民营医院人才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由于这样的人才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难以形成,进而大大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

民营医院为何留不住人才?

医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营医院要想建立赢得患者信任的人才队伍,靠从大医院挖人成本太高。由于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户籍政策等方面存在劣势,民营医院即便开出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也不易吸引其业务骨干。

要知道,对于医院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如果把人才比作血液,那么我国民营医院的“输血”机制和“造血”机制都不完善。具体而言,民营医院留不住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行人事制度限制人才流动。

目前,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大多属于“单位人”,“事业单位编制”的人事制度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易向民营医院流动。因为“编制”包含着在编者正在享受和即将享受的诸多福利,而且许多医护人员并不是一进入医院就立马获得编制,有的需要等上好几年,可是民营医院社会保障机制缺失,福利远不能与公立医院比拟,所以他们一旦获得编制,年富力强的人才是不会轻易离开原有单位的。

另一方面,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生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存在障碍。比如,晋升职称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可是民营医院通常缺乏科研项目。这是因为在学术研究平台方面,民营医院比公立医院逊色很多,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更是相距甚远。基于这些原因,许多重视职业发展的中青年医生不愿选择民营医院。

2、医院文化留不住人才。

医院文化一般包括医院对知识的尊重、已有的工作平台以及可带领的团队等。如果没有这些,哪怕是院士,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国内民营医院的医院文化相当薄弱。

3、薪酬制度相对不合理。

民营医院现行的薪酬制度往往采用指标性任务,尤其是经济指标,医生只有完成任务才能拿到提成,才能拿到一定的薪酬。我们暂且不论提成多少,薪酬高低,这种制度本身就没有体现医生合理的劳动价值,完全把医生演变为营销人员,促使他们追求经济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某些药品和某些检查的提成较高时,医生就会更多地开这些药品、开这类检查,制造过度医疗。此时,已是利益当头,而非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当然,这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一旦患者不认可民营医院,民营医院口碑差,前来就诊的患者减少,医护人员也不愿来此工作,那么民营医院就陷进恶性循环,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4、支付制度制约民营医院的差异性发展。

现行的支付制度并没有赋予民营医院自主定价的权力,民营医院要获得医保定点的资格,就需执行相应的定价规定,这导致其难以与公立医院竞争。因为公立医院带着“公”的金字招牌,一方面享受着免税,另一方面享受着政府的投入与补偿,而民营医院即使是非营利性的,也只有3年免税或享受税收优惠,即使纳入了医保定点机构,也与公立医院在同等的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上,公立医院“有利可图”,可是民营医院如何生存呢?

如何解决民营医院人才不足的难题?

其实,民营医院要留得住人才,还需要实施医师多点执业,让医生流动起来,真正成为“社会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将撬动人事制度、支付制度等的改革,公立医院的医生也才会流向民营医院,这既是真正落实“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也是解决民营医院人才匮乏的问题,进而为民营医院提供空间,促进民营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民营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一种补充,其发展至关重要,也许能解决老百姓的“看病贵、看病难”,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