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医生的时代变迁:从无上荣光到无法见光
2020-10-27
627

医生“飞刀”,是中国医疗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前,业内曾有人开玩笑说,每逢周五晚上,如果在首都机场坐等上一个小时,总可以见到行业内的许多熟面孔……周末两天,他们将奔赴京城之外,为从未谋面的病人,做各种各样的手术。
 
近20年来,有一手绝活的医生们,大都通过“飞刀”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可是,国家的政策几经变迁,“飞刀”从当初的体面光荣,到后来的非法行为,再到现在的国家鼓励院长反对的尴尬,“飞刀”医生未来该何去何从呢?大家曾经鼓吹的自由执业,可能也只是一小部分医生的狂欢。
 
上世纪末的黄金时代:医生飞刀是无上的荣光
 
对医生而言,上个世纪末是医生“自由”执业真正的黄金时代。彼时,《执业医师法》尚未实施,标记医生职业身份的只有职称和医师资格证,不需要执业证,也没有对执业地点的限制,医生在哪里都可以执业。
 
我们首先要讲的,是中国最早一批“飞刀”医生中的一位,胆石病外科医生胡海,业内人士都唤他为“胡一刀”。彼时,他毅然决然从上海的大三甲离开,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市场需求很大。
 
不过,2004年以后,这位“自由执业的早期践行者”又返回了三甲医院,并主持建立了胆石中心,自称“被招安”。胡海表示,虽然他从来没有觉得“飞刀”有什么不妥,但“不能再拿职业生涯冒险了”。原因是,1999年施行了《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只能在一家医疗机构注册,越雷池半步,即属非法行医。
 
1999年《执业医师法》实施之前,医生“走穴”可以说是市场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表现,多方共赢。“走穴”医生有着无上的容光,属于官方认可的会诊,只有名医才有资格外出会诊。
 
1995年,中国医生自由执业的代表性人物张强医生,彼时还是浙江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的一名主治。参加工作还没几年,作为在亚洲率先开展静脉手术的领跑者,一炮走红,全国各地的手术邀请雪片般飞来,很多同行或是熟人介绍的“会诊”应接不暇。
 
虽然是医院之间发的会诊单,但张强医生拿到的“会诊费”直接由患者家属现金支付,并不通过医院。医院虽然知情,但并不干涉此类会诊酬劳的发放。“《执业医师法》出台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医生院外行医非法。反而,如果本院有医生接到全国各地的邀请,去会诊手术,对医院来说,是一种很体面光荣的事情。”张强解释,“说明这家医院的实力很强,院长甚至会鼓励大家出去。”
 
与此同时,走穴医生的收入也很可观。张强的第一个“会诊”对象是台州当地一个水产进出口公司老总的父亲,当时只是会诊没动手术,但是这一趟拿到的“会诊”费,超过他当月的全部工资收入。
 
医生资源的流动,从医院之间开介绍信和发会诊单,到医院不知情未审核医师私自外出“走穴”,这是中国医生用双脚做出的第一次选择,一部分身怀绝技的医生也因此积累了财富。
 
走穴带上了双重枷锁:非法和院长反对
 
《执业医师法》出台前,医院对待医生外出会诊的态度,总体以支持为主。但出台后,“飞刀走穴”成为了非法执业行为,更涉及到医疗责任,院长们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驱动院长们态度转变的更重要因素,一是,公立医院的考核机制以门诊量、手术量、营收等为指标,这些指标同时也决定着医院院长们的职业前途。二是,公立医院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和“自负盈亏”政策,必须通过业务收入来保证运营。医生们出去“飞刀”,无疑会影响在本院的工作,甚至带走一部分患者,影响营收。
 
医生们出去“飞刀”,成为了院长们头疼的难题,于是院长们采取诸如增加医生在本院的工作量、扣罚奖金等措施,“围堵”医生们“飞刀”。但对于一些有博弈能力的大专家“飞刀”,院长们想堵也堵不住,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些院长为了不得罪医院里的大专家,避免让人才流失掉,和专家相互达成协议,同意其出去手术,但是减少本院的工资绩效。
 
多点执业貌似放开 但院长反对的隐形枷锁始终都在
 
2009年,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方案中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引起广泛关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一度被不少人认为是“飞刀走穴”问题的解决方案,业内一片欢呼之声。
 
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泼了一盆冷水。截至2013年,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生多点执业的探索,仍然是限制大于放开,约束大于推动,申请者更是寥寥无几。
 
2014年开始,行政管理上的限制逐步放开,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出台,规定在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只需备案即可,再也不需要原单位批准。但在中国特殊的医疗体制和医疗环境下,想要多点执业的医生们,还有院长这一关要过,医生仍然不自由。
 
做了将近20年“飞刀医生”的黎医生曾坦言,他没有注册一个多点执业点,因为“医院里还有很多限制,如果注册了多点执业,医院院长都能看到,你注册的多,院长肯定不高兴。”而一旦有第二执业点的备案,可能会影响体制内的升迁和福利待遇,因为在体制内,管理层和医生之间不仅是业务管理,还是人事依附的上下级。
 
中国医生的自由执业之路 将要走向何方?
 
多点执业政策实行后,张强医生曾短暂多点执业过,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由执业,于2012年跳出体制,做了一个自由人。
 
但张强这条路走的也很艰辛。第一个月,他只有5个病人。在公立医院时,动则有200多个病人排队等着他开刀。“但是对我来说,我想要一清二楚的关系,只有离开原来的医院,自由执业才是真正的出路。”张强说,只有从“单位人”变成“自由人”,他和患者之间才能建立清晰的一对一的医患和法律关系。
 
但是,像张强这样真正从“单位人”转变成“自由人”的医生,毕竟是少数。体制内的各种福利和各种光环,吸引着更多的医生们不愿放弃。
 
只是,20年政策法规层面的探索,作为单位人的院外执业,除了小部分按规定流程的院际会诊和多点执业,大部分仍然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就导致每年都有多起类似的“飞刀红包门”被曝光。“飞刀走穴”的医生们,如果遇到不讲契约精神的患者,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此外,因为“飞刀走穴”的医生们对患者不了解,医护之间缺乏深入细致的沟通,手术环境陌生等等,导致了医疗事故,最终葬送职业生涯。
 
既然不合规,为什么“飞刀走穴”流行呢?在中国,医生们“飞刀走穴”如此普遍,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患者到大医院就医难,在小医院又无法获得优质医疗资源,而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医院之间会诊难安排。于是,“飞刀走穴”便成了医生们外出执业的常态模式。当下,没有人知道,中国医生的自由执业之路,将要走向何方。
 
自由执业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医生的狂欢
 
据悉,在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医生都是真正的自由执业者。然而,对于中国医生的自由执业之路,相当一部分医生持悲观态度。
 
首先,自由执业真的能自由么?当初削尖脑袋才挤进体制内,得到了良好的养老和福利,如今为了自由就全部要放弃。再就是没有了公立医院专家的光环,还有患者排着队等你吗?收入能保证不下降吗?自由有时候意味的是前途未卜。
 
再就是,自由执业能惠及每一个医生吗?答案肯定是NO。在现行体制下没有名利双收的普通医生,想靠自由执业来陡然扭转现状,可能也只是一场梦。
 
说到底,自由执业可能仍是一小部分顶级医生的狂欢!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中国医生“飞刀”简史:医生到底是自由人还是单位人?

(3)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