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中最频繁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与急性心梗的风险关系(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13 Apr 25)
2013-07-15
282

题目:对心梗与个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观测性研究的Meta分析(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dividu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目的:开展一项对关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个体中急性心梗(AMI)风险的观测性研究的系统综述。

方法:检索1990年~2011年期间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3829篇的观测性研究;31篇报告了个体使用NSAIDs 和未使用NSAIDs相关的AMI的相对风险。从25篇发表文章中提取标准化结构的信息,用于基于18个独立研究人群的Meta分析。

结果:萘普生的随机-作用RR(95%置信区间(CI))最低,为1.06(0.94~1.20),其次为塞来昔布1.12(1.00~1.24)、布洛芬1.14(0.98~1.31)、美洛昔康1.25(1.04~1.49)、罗非昔布 1.34(1.22~1.48)、双氯芬酸1.38(1.26~1.52)、吲哚美辛1.40(1.21~1.62)、依托度酸1.55(1.16~2.06)和艾托考昔1.97(1.35~2.89)。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对于新用药的患者,萘普生的RR值为0.85 (0.73~1.00), 布洛芬为1.20(0.97~1.48),塞来昔布为1.23(1.00~1.52),双氯芬酸为1.41(1.08~1.86),罗非昔布为1.43(1.21~1.66)。

除萘普生外,总体而言,在既往患有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中,高剂量与高风险相关。低剂量和高剂量的双氯芬酸和罗非昔布与急性心梗的高风险相关,与罗非昔布有剂量应答关系。在患有既往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中,除萘普生外,药物使用≤3个月与AMI的风险增加相关。

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最频繁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中,除萘普生外,在高剂量时或诊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人群中,均与AMI的风险增加相关。对于双氯芬酸和罗非昔布而言,低剂量和高剂量时风险均增加。

(选题审校: XX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16423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