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下咽癌左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治经验分享
2025-09-14
49

51岁男性,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1个月前出现咽部疼痛,呈钝痛,吞咽时加重。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见左侧梨状窝粗糙新生物,如何诊治?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1岁。因咽部异物感6月余,咽痛1月余住院治疗。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无刺激性咳嗽、无咳痰、咳血、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未行治疗。1个月前患者出现咽部疼痛,呈钝痛,吞咽时加重,遂来本院就诊。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见左侧梨状窝粗糙新生物,累及内侧壁及杓会厌皱襞,局部黏膜肿胀。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父亲、母亲均因肺癌去世,否认其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吸烟史20年,约10支/日;饮酒史20年,约5两/日。


【影像学及特殊检查】


1.2014年12月1日电子喉镜检查 鼻咽部黏膜光滑,未见明显异常。口咽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舌根部淋巴滤泡略增生。左侧梨状窝内侧壁灰白色粗糙新生物,杓会厌皱襞肿胀,黏膜光滑,向下未累及梨状窝尖。环后区及杓间区黏膜光滑,喉内结构正常,黏膜光滑,双侧声带活动正常(图1)。

 

图1左侧梨状窝内侧壁灰白色粗糙新生物

图1左侧梨状窝内侧壁灰白色粗糙新生物


内镜诊断:下咽癌(梨状窝区T2)。


2.2014年12月1日颈胸部强化CT:左侧梨状窝内侧壁、左侧杓会厌皱襞局部软组织增厚,约2cm×2cm,形态不规则,可见强化(图2)。左侧Ⅲ区颈鞘前方可见肿大淋巴结一枚,约2cm大小,轻度强化(图3),余颈部、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肺部未见占位病变。


图2下咽左侧梨状窝肿物

图2下咽左侧梨状窝肿物

 

图3左颈部Ⅲ区肿大淋巴结

图3左颈部Ⅲ区肿大淋巴结


影像学诊断:

 (1)下咽左侧梨状窝肿物,结合临床恶性肿瘤不除外。

(2)左颈部Ⅲ区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


3.2014年12月3日电子胃镜检查 浅表性胃炎,食管及胃部未见占位病变。


4.2014年12月5日活检病理 (左梨状窝)鳞状细胞癌。


【入院诊断】


下咽癌左颈淋巴结转移(T1N1M0)。


【病程记录】


2014年12月8日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可,术前辅助检查正常,心肺功能无手术禁忌。结合影像检查结果,肿瘤局部T1病变,声带活动好,可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同时行左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右侧择区性清扫。定于明日手术。完善术前常规准备,充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经过】


2014年12月9日行气管切开+左侧改良根治颈清扫右侧侧颈清扫+梨状窝癌切除术。


患者取仰卧位,经口插管全麻。肩下垫枕,置头圈,头后仰,置入胃管,导尿。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取颈部U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于颈深筋膜浅层分离皮瓣,上至舌骨,下至锁骨,左侧后至胸锁乳突肌后缘,护皮固定。


双侧颈清扫:解剖左侧颈外静脉,沿游离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封套筋膜,与其内侧面游离,在中上1/3处解剖副神经,分离保留胸锁乳突肌支及斜方肌支。沿带状肌外侧缘及颌下腺包膜表面切开颈深筋膜浅层,牵拉颌下腺向上,沿二腹肌表面切开,解剖颈内静脉分支,保留舌下神经降支,锐性剥离颈鞘。向后至椎前筋膜表面,切断部分颈丛,保留颈丛与副神经交通支。由上向下,由前向后清扫左侧Ⅱ~Ⅴ区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后至斜方肌前缘,下至锁骨,深面至椎前筋膜浅层。保留左侧副神经、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及部分颈丛。同法行右侧Ⅱ~Ⅳ区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见左侧颈鞘前方多枚肿大淋巴结,大者位于Ⅲ区肩胛舌骨肌中间腱前方,直径约2cm,质硬,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粘连不重,与颈鞘可分离。


肿瘤切除:做低位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切断舌骨左侧上、下肌群的附着,切除左侧半舌骨,分离带状肌向内下掀起,显露甲状软骨板上部,切断部分下咽缩肌附着,分离梨状窝前壁,切除甲状软骨板后上部,舌骨水平切开咽腔,明视下于肿瘤外2cm切开下咽黏膜,完整切除肿瘤,一并切除左侧声门旁间隙组织。将下咽黏膜拉拢缝合,关闭咽腔。外侧下咽缩肌及带状肌加固。严密止血,冲洗,清点器材、敷料。双侧颈部各放置负压引流管2根,逐层缝合切口,绷带包扎。全麻清醒后,更换10号金属气管套管。


【术后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补液对症处理。

2.注意伤口及引流情况;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每日少于15ml可拔除引流管。

3.气管切开护理,保持气道通畅。

4.术后第2天鼻饲饮食,术后10天经口进食半流质,无明显呛咳后拔除胃管。

5.术后4周内行放射治疗。

6.放疗后适时堵塞气管套管,无憋气即可拔除套管,缝合封闭气管瘘口。


【术后病理】


(左梨状窝)鳞状细胞癌Ⅱ~Ⅲ级,切面1.8cm×0.6cm,左颈部淋巴结1/26见转移癌,右颈部淋巴结18枚未见癌。切缘未见癌。


【术后随诊】


1.患者术后第4周行适形调强辅助放疗,DT:50Gy/25F,未予化疗。

2.患者术后4个月复查,电子喉镜提示残喉黏膜光滑,左侧梨状窝术后改变,右侧披裂活动好,声门开大可,未见明显新生物(图4、图5)。

 

图4术后4个月

图4术后4个月

 

图5右侧披裂活动好,声门开大可,未见明显新生物

图5右侧披裂活动好,声门开大可,未见明显新生物


3.患者术后4个月拔除气管套管,行气管瘘口缝合术。


【专家点评】


1.下咽癌因发病位置隐蔽,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仅表现为咽部不适感或咽痛。也可因早期发现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对有上述症状,尤其有长期烟酒病史的患者,应常规行电子喉镜检查。捏鼻鼓气法可充分显露梨状窝及环后区,有利于发现早期病变及判断肿瘤侵犯范围。同时结合NBI检查有利于发现局部黏膜区域性癌变可能。


2.梨状窝内侧壁为下咽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早期T1~2的梨状窝癌,可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术前强化CT及MRI可评估肿瘤深部(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咽缩肌等)的侵犯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行单纯梨状窝切除或合并部分喉切除术。


3.下咽癌发生颈部隐匿性转移的比例较高,对于N1病变建议行Ⅱ~Ⅴ区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对侧N0病变建议行Ⅱ~Ⅲ区或Ⅱ~Ⅳ的择区性颈清扫。


4.术后辅助放疗时间以术后4~6周内最佳。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