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诊治经验分享
2025-07-02
38

17岁少女,因“反复四肢乏力3年,16岁未来月经初潮”为主诉就医,如何诊治?


一、病情摘要


1.基本情况


女性患者,17岁,因“反复四肢乏力3年,16岁未来月经初潮”为主诉,于2012年8月入内分泌科住院诊疗。入院前3年,患者于运动后出现四肢乏力,伴肌肉酸痛、四肢麻木,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钾1.9mmol/L,血压较高,予补钾处理后,上述症状缓解,血钾升至3.0mmol/L,未监测血压。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服补钾药物可缓解症状。患者双侧乳房未发育,身高、智力与同龄儿童相比无异。1年前,患者因月经未来潮于外院就诊,查染色体核型为46XX,皮质醇、性激素水平低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5mg,每天1次,每服3周停1周)后月经来潮。此后多次复查妇科彩超,提示始基子宫可能,卵巢显示不清。


2.既往


患者否认食用棉籽油及利尿剂史;为头位顺产,娩出时体重3.25kg;1年前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行人工月经周期治疗,月经量少,色红,无血块、痛经,白带正常,末次月经日期2012年5月28日,此后停止人工月经周期治疗。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3.入院查体


体温36.8℃,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3/92mmHg,腹围68cm,体重46kg,身高154cm。营养良好,对答切题。全身皮肤较细腻,无明显色素沉着。发际正常,未见腋毛。甲状腺Ⅰ度肿大,质软、无压痛,未触及结节。胸廓无畸形,双侧乳房对称,未触及乳核及肿块,乳晕色淡,Tanner分期为Ⅰ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外生殖器呈女性幼稚型,无阴毛,Tanner分期为Ⅰ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见短指(趾)畸形。病理征阴性。


4.入院前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功能以及生长激素、催乳素水平均正常。皮质醇(8:00am):16.86nmol/L(正常参考值:240~680nmol/L),雌二醇<7pg/ml[正常参考值(卵泡期):27~122pg/ml],睾酮<10ng/dl[正常参考值(女性):10~60ng/dl],卵泡刺激素(FSH)103.26IU/L[正常参考值(卵泡期):3.85~8.78IU/L],黄体生成素(LH)26.28IU/L[正常参考值(卵泡期):2.12~10.89IU/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1.74pg/ml(正常参考值:7.2~63.6pg/ml)。同步血钾2.1mmol/L,24小时尿钾60mmol/24h。


5.初步诊断


①原发性闭经待查;②高血压、低血钾,原因待查。


6.入院后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见表1。

表1 实验室检查结果

表1 实验室检查结果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HEA-S: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sulfation);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2)影像学检查


妇科彩超提示子宫体积偏小(1.9cm×1.2cm×1.7cm),考虑为幼稚子宫,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卵泡。骨龄X线片提示骨龄相当于13~14岁(图1)。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心脏彩超提示室间隔稍增厚,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未见明显异常。24小时动态血压:全天:收缩压>130mmHg(占95.7%),舒张压>80mmHg(占53.2%);白天:收缩压>135mmHg(占93.9%),舒张压>85mmHg(占45.5%);晚上:收缩压>125mmHg(占85.7%),舒张压>75mmHg(占71.4%)。垂体MRI示垂体饱满,考虑垂体增生(图2)。肾上腺CT提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粗(图3)。


图1 骨龄X线片


图1 骨龄X线片

A.左腕关节;B.左肘关节;C.髋关节;D.左膝关节。骨龄X线片提示患者骨龄相当于13~14岁,落后于实际年龄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图2 垂体MRI


图2 垂体MRI

A. T1WI(冠状位);B. T1WI+C(冠状位);C. T1WI(矢状位);D. T1WI+C(矢状位);E. T2WI(冠状位);F. T2WI(矢状位)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图3 肾上腺CT表现


图3 肾上腺CT表现

肾上腺CT提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粗。A、B、C.肾上腺CT平扫;D、E、F.肾上腺CT增强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二、诊治过程


【病例特点】


1.一般情况


患者为17岁女性。


2.主要临床表现


高血压、低钾血症、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不发育,乳房发育Tanner分期Ⅰ期,外生殖器发育Tanner分期Ⅰ期。


3.辅助检查


皮质醇下降、ACTH升高;雌二醇、硫酸脱氢表雄酮下降,促性腺激素(FSH、LH)升高;17-羟孕酮(17-hydoxy progesterone,17-OHP)下降、孕酮升高;血钾、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下降。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妇科彩超提示幼稚子宫,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卵泡。低血钾、尿钾排泄增多。肾上腺CT提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粗。染色体核型:46XX。


4.治疗反应


给予替代雌孕激素治疗可以月经来潮,提示子宫基本正常;低钾血症顽固,服补钾药物可缓解症状。


【鉴别诊断思路】


本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及第二性征不发育,性激素检查提示为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临床常见的女性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发育不全疾病有哪些?


(1)特纳(Turner)综合征


即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女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除性幼稚、乳腺不发育和原发性闭经外,常伴有身材矮小、短指等躯体畸形以及颈蹼、多痣等,染色体核型常为45XO。本例患者核型为46XX,故可以排除特纳综合征。


(2)46XX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因为某种先天性原因(如诱导卵巢分化的物质缺乏)导致性腺分化发育不全,卵巢呈条索样组织,第二性征缺失,而无其他畸形,染色体核型为46XX。临床可以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可以表现为外生殖器为女性型,原发性闭经,血清LH/FSH升高;不完全型第二性征可以有部分发育,可以表现为卵巢早衰。该病患者肾上腺功能正常,不会出现高血压、低血钾。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该病不符。


(3)FSH不敏感综合征


又称促性腺激素抵抗性卵巢综合征,为FSH受体失活性基因突变或FSH亚基突变导致卵巢发育或功能不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以表现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第二性征有不同程度发育,乳房发育差,无生育能力。该病也不会出现肾上腺增生、高血压、低血钾,与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致。


(4)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


本病罕见,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因原发性闭经或青春期延迟而就诊,表现为女性至青春期乳房不发育,无腋毛、阴毛,无月经,外阴幼女式、体形瘦高、肤色黝黑;在青春期往往有不同程度高血压,低血钾多见,常伴有无力、疲劳、夜尿,甚至麻痹。骨骺融合延迟,停留在青春期。本例患者除原发性闭经外,还存在高血压、低血钾,应该高度怀疑本病。


(5)其他原因导致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


比如放疗、化疗导致卵巢受损,患者多有特殊既往病史。又如自身免疫性卵巢炎,患者一般在正常青春期发育后因自身免疫抗体导致卵巢炎,使卵巢功能减退(类似卵巢早衰表现),多合并其他自身免疫内分泌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等,可以检测到血中自身免疫抗体。本例患者缺乏上述特征,所以这些疾病的可能性不大。


本例患者血皮质醇水平低、ACTH水平升高,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提示肾上腺增生改变,符合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cortical hyperplasia,CAH)。哪些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可以合并高血压?


最常见的CAH类型为21羟化酶缺陷症(分为单纯男性化型、失盐型和非经典型),患者一般不会有高血压和低血钾,严重者可发生低血压、低血钠和高血钾等失盐表现。男性化型可以表现为女性假两性畸形。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上述特征不符,故可以基本排除21羟化酶缺陷症,但需要与其他合并高血压的CAH类型鉴别。


(1)11β羟化酶缺陷症


为CYP11B基因缺陷,导致11-去氧皮质酮(11-deoxycorticosterone,DOC)不能转化为皮质酮和皮质醇,使皮质醇合成减少,反馈调节使ACTH分泌增加,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产生过量的皮质酮和皮质醇前体,后者可转入肾上腺雄激素合成途径,使体内雄激素水平明显增高,表现为女性假两性畸形和男性化。此外,DOC是一种弱盐皮质类固醇,可引起钠潴留、尿钾排出和血容量增加,导致高血压、低血钾。本例患者除肾上腺增生、高血压和低血钾表现与此病相似外,并无男性化表现,所以为该病可能性不大。


(2)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


为CYP17A基因突变所致肾上腺皮质醇合成不足,反馈刺激ACTH分泌增加,使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皮质酮和DOC)合成增加,导致高血压、低血钾。另外,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也是肾上腺合成雄激素的关键酶。此酶缺陷导致肾上腺雄激素合成减少,在外周组织通过雄激素转化产生的雌激素随之减少,使女性在青春期时缺乏足够的雌激素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并出现原发性闭经。本例患者同时出现肾上腺增生、高血压、低血钾和性不发育,所以应该高度怀疑该病可能。


【诊治措施】


1.基因突变序列分析


CYP17A1基因测序分析提示复合杂合突变,即第8外显子D487_F489del突变及第6外显子TAC329AA突变。第8外显子9个碱基GACTCTTTC(1459~1467)缺失,导致第487~489位氨基酸Asp-Ser-Phe缺失。第6外显子编码329位密码子核苷酸碱基由TAC变AA,导致Tyr329Lys错义突变及之后移码突变,并在418位提前产生终止密码。比对人类基因突变库(Human GeneMutation Database,HGMD)、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确定这2个位点均为致病突变,可使CYP17A1基因活性完全丧失。本例患者具体基因突变情况见表2。突变位点相对应的基因测序图谱见图4、图5。


基因测序证实,本病例CYP17A1基因突变类型为D487_F489del/TAC329AA复合杂合突变。这2种突变均可致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活性完全失活,故本病例完全性联合缺陷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诊断明确。


2.入院后相关治疗


对于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目前尚缺乏特效病因治疗方法,临床一般仅予对症处理,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替代治疗。男性患者需切除发育不良性腺。本例患者泼尼松起始剂量按10mg/(m2·d)计算。


表2 患者基因突变位点

表2 患者基因突变位点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图4 基因测序(第8外显子)


图4 基因测序(第8外显子)

A.野生型;B.突变型(第8外显子9个碱基GACTCTTTC(1459~1467)缺失,导致第487~489位氨基酸Asp-Ser-Phe缺失)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图5 基因测序(第6外显子)


图5 基因测序(第6外显子)

A.野生型;B.突变型(第6外显子编码329位密码子的核苷酸碱基由TAC变AA,导致Tyr329Lys错义突变及此后的移码突变,并在418位提早产生终止密码)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3.最后诊断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


【临床转归】


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晨服5mg,睡前服5mg),患者血压下降至125/85mmHg;复查血皮质醇(8:00am)为124.3nmol/L(正常参考值:240~680nmol/L),较前上升;ACTH为45.51pg/ml(正常参考值:7.2~63.6pg/ml),较前下降;醛固酮(立位)96.98ng/L(正常参考值:65.20~295.70ng/L),较前上升;血钾为4.2mmol/L(正常参考值:3.5~5.5mmol/L)。另外,考虑到患者子宫幼小,发育欠佳,尚不具备诱导人工月经周期条件,故暂予小剂量雌激素促进子宫发育。半年后随访时,患者复查妇科彩超,提示子宫为幼稚型,体积较前有所增大。嘱患者在妇产科、内分泌科随诊,待子宫、乳房发育相对完善,行雌、孕激素疗法诱导人工月经周期。


【临床难点】


1.病因、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是一种微粒体细胞色素酶P450c17,在肾上腺激素合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图6)。17α-羟化酶活性缺失时,皮质醇合成下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去氧皮质酮和皮质酮合成显著增加,促进钠、水重吸收及钾排泄,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并显著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造成低肾素性高血压、低钾血症。17,20-裂解酶活性缺失时,性激素合成减少,女性(46,XX)可出现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性闭经,男性(46,XY)则出现性发育紊乱、假两性畸形、外生殖器女性化表现。此外,当性激素合成减少时,患者可能出现骨骺闭合延迟,骨龄小于实际年龄,常伴随骨质疏松。


图6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发病机制

图6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发病机制

引自:内科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6559-1.主编:朱鹏立 陈愉生


2.诊断标准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完全性联合缺陷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临床诊断要点如下:①性腺功能异常:女性(46,XX)表现为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性闭经,腹部彩超常提示幼稚子宫,亦可出现卵巢囊肿。男性(46,XY)可出现假两性畸形、外生殖器女性化表现,腹腔或腹股沟区可发现睾丸。腹部彩超提示子宫、卵巢缺如。②高血压、低血钾:表现为低肾素性高血压,多在青春期前出现。不同患者高血压、低血钾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部分患者血压、血钾可正常。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甚至缺乏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皮肤色素沉着。④骨骺闭合延迟,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骨密度检查常提示骨质疏松。⑤血皮质醇水平下降、ACTH水平升高;性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17-羟孕酮水平下降、孕酮水平升高;血钾、血浆肾素活性下降。⑥肾上腺CT或MRI提示双侧肾上腺不同程度增生。⑦ACTH兴奋试验阴性。


3.治疗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临床主要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其剂量须个体化,根据患者血压、血钾、体重等的变化进行调整,通常在治疗开始时可适当加大用药剂量,以后逐渐减至维持剂量。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由于激素可抑制儿童生长和发育,故对身高有要求的儿童应避免选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建议选用短效或中效制剂。此外,应注意警惕糖皮质激素服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类库欣综合征、继发性糖尿病等。


三、点睛析评


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缺陷症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由编码该酶的CYP17A1基因突变所致。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低肾素性高血压、低钾血症、第二性征不发育、女性原发性闭经、男性假两性畸形等。CYP17A1基因测序有助于明确诊断。其治疗强调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给予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及切除发育不良的性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ACTH,进而抑制双侧肾上腺增生,改善高血压、低血钾表现。小剂量性激素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及子宫发育,具备条件者可行人工月经周期治疗。男性(46,XY)患者因睾丸发育不良、位置不正常,滞留在腹腔,容易产生癌变,应探查腹腔寻找睾丸组织,预防性切除睾丸,防止恶变。一些男性患者最终选择女性性别,对外阴进行适当整形。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