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培教授: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2024-06-07
1041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改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最高,多见于中年以上。其分类方法有多种,临床上一般分为非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一、病因


其发病原因有: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刺激性食物(酒、浓茶、咖啡等);③药物损伤,如阿司匹林、泼尼松、氯化钾、各种解热镇痛药、某些苦寒类中药;④急性食物中毒造成的胃黏膜损伤有些可演变成慢性胃炎;⑤长期的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⑥睡眠不充分;⑦其他疾病,如化疗、尿毒症等。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胃黏膜的炎性改变并非平行。多数患者常无症状,少数有上腹隐痛、饱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部分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症状常较明显,疼痛常位于中上腹部,多可忍受。严重萎缩性胃炎可伴贫血、舌炎及消瘦。


三、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检查随着内镜广泛推广,目前已极少应用,阳性发现不多,也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一般仅用于恐惧胃镜检查的患者,主要价值在于排除溃疡与肿瘤。


2.胃镜检查与胃黏膜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常需要两者结合。慢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改变多见且明显,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是判断浅表、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重要依据。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来判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如呼气试验准确,对于反复抗Hp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内镜下活检行Hp药物敏感试验。


组织病理提示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有一定的癌变率,内镜定期检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3.胃酸、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与血清胃泌素测定对诊断并非必需,但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分型,尤其对恶性贫血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四、诊断


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活检,尤其是后者。HP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须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胆囊、胆道、胰腺等疾病鉴别。


五、治疗


部分轻度胃炎尤其是无症状者无须药物治疗。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常可逆转,病程时间长可伴有萎缩,轻症也可逆转。


1.病因治疗


消除病因是关键,祛除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各种致病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伴有胃黏膜糜烂、中至重度萎缩、中至重度肠化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者,以及有胃癌家族史者,应根除Hp治疗。心理因素较重的患者建议服用抗焦虑药物,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文拉法辛、阿普唑仑等。


2.对症治疗


对上腹疼痛症状者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轻症患者可选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有饱胀、恶心等症状者,可选用莫沙必利或加用消化酶制剂;有恶性贫血者肌注维生素B12。


3.中医中药治疗


如胃苏颗粒、胃复春等。


4.随访及手术治疗


问题一般的萎缩性胃炎可视病情决定是否随访和随访间隔时间的长短;伴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者应密切随访或尽早行内镜下病灶切除(EMR或ESD)。


作者介绍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12)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