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妈乏力伴发热最高39℃ 抗感染治疗无效
2023-01-18
650

67岁女性,因乏力伴发热就诊,最高约39℃,抗感染治疗无效,检查后发现是……
 
患者女性,67岁。
 
【简要病史】
 
因乏力伴发热就诊,最高体温39℃左右,抗感染治疗无效。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0.5%↑,嗜酸性粒细胞0.01×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0.1%↓,淋巴细胞0.79×109/L↓,淋巴细胞比率12.1%↓。
 
【其他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平扫:右肺上叶斑片状不规则致密影,体积略缩小,考虑为炎性病灶。
 
【PET/CT图像分析】
 
右肺上叶尖段不规则肿块,大小约5.8cm×5.1cm,边缘分叶状、毛糙、模糊,内见少许支气管气相,放射性不均匀增高,SUVmax约10.7,肿块周围多发模糊云雾状斑片影,放射性略增高。右肺门及纵隔内气管旁、上腔静脉前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1.1cm,放射性轻度增高,SUVmax约3.4(图1)。


图1.png 
图1右肺寄生虫感染
A、B.右肺上叶不规则肿块,内见支气管气相,肿块周围多发云雾状斑片影;C.肿块与胸膜宽基底相连,未见胸壁侵犯征象;D、E.肿块FDG代谢不均匀增高,实性部位为著,SUVmax为10.7;F.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伴FDG代谢增高
 
【组织病理学】
 
支气管灌注液见虫卵,考虑为超鞭毛虫(蠊缨滴虫)。
 
点评
 
该病例最终诊断为蠊缨滴虫感染。蠊缨滴虫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原虫,主要寄生于白蚁和蜚蠊的消化道。关于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目前在临床上仅有散在病例报道,多见于免疫缺陷人群,属于罕见机会性感染病例。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白痰、胸闷、气促,伴低热,合并细菌感染可以高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可以增高也可以减低,无特异性。肺部影像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条索状、斑片状或羽毛状模糊阴影。痰涂片检出率不高,诊断主要依据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涂片镜检见蠊缨滴虫,本例符合。治疗首选甲硝唑。
 
从影像学图像上直接诊断蠊缨滴虫很难,主要需鉴别肺部的感染性病变与肺部恶性病变。从CT图像上看,肿块内见支气管气相,周围多发云雾状斑片影,肿块紧贴胸膜生长,但对胸壁没有侵犯,均提示炎性病变可能。但FDG代谢很高,也要考虑恶性病变的可能,主要与肺原发性淋巴瘤相鉴别。肺原发性淋巴瘤也可以表现为炎性肿块样改变,病灶多位于肺间质内支气管旁或胸膜下,大于1cm的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气相,FDG代谢程度高。肺原发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对于临床工作中遇见的类似本病例的病灶,首先考虑感染性病变,但也要排除肺淋巴瘤的可能,必要时可建议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来源:《PET/CT图谱》

作者:赵晋华

页码:2,81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