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细菌耐药白皮书】邱海波教授:重症感染诊治的整体思路(1)—重症感染的概念
2022-09-13
2495

导语:重症感染的诊疗充满挑战,稍有不慎,不是患者性命堪忧,便是沦为“超级细菌”孵化器。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了【遏制细菌耐药白皮书】项目,特别邀请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邱海波教授,就“重症感染诊治的整体思路”这一话题展开系列讨论。本期为第1篇内容——重症感染的概念。后续将推送第2、3篇内容,敬请关注优医迈公众号推文。

 

人类对感染认识的由来

 

在英文里,感染叫infection。正常的机体,多数部位没有微生物。所谓感染,是微生物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皮肤、软组织。也就是说,原来没有微生物的地方,现在出现了微生物,或者是原来有微生物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些能够损伤组织的微生物。感染可能是细菌、病毒、真菌或者寄生虫等。

 

感染是临床和日常生活都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皮肤上长疖子、牙龈发炎、手上扎了刺、局部化脓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感染。但是,临床上或者生活中看到的感染,多数不是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是感染的一个特殊阶段。所以,多数感染都不需要到医院处理,而真正需要到医院处理的是感染灶需要处理,或者感染发展到了重症阶段。

 

大家今天对感染的认识越来越深,实际上对感染的认识,历史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的希波克拉底时期。那时,大家不知道什么叫感染,但知道比如肉放在室外几个小时会变臭。这是大家最早认识到正常的组织发生了腐烂,是一种感染。但是,那时并不知道这是微生物引起。所以,对感染最早的描述,是公元前的希波克拉底时期所谓的正常组织发生了腐烂。

 

一直到了1840年前后,即巴士德时期,感染真正地进入到科学阶段。在那个年代,巴士德注意到,感染往往是微生物引起,注意到细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来源。所以,从巴士德时期开始,对感染的认识进入到微生物时代。

 

进一步,大家又知道,比如白求恩大夫手上划伤了之后,全身发生感染,然后高烧、休克。但是也经常有人手上受伤了以后,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机体在感染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除了微生物在感染中有重要作用外,机体的反应、免疫反应、宿主反应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感染学家Roger Bong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所谓全身炎症反应,就是感染之后,多数是感染局限在感染局部,但当感染的毒素到了全身以后,可以导致发烧、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白细胞高这样的反应。也就是说,感染可以导致全身的后果,有全身炎症反应。所以,感染不仅与微生物有关,还与宿主反应有关,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一直到了2016年,脓毒症3.0“Sepsis3.0”又提出,感染或严重感染不仅与微生物有关,还与全身宿主反应导致的器官衰竭有关。

 

也就是说,从局部组织腐败,到微生物,到全身反应,最后到反应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这是对感染认识的过程,也是对严重感染认识的过程。

 

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重症感染诊断的标准是否有所不同?

 

所谓重症感染,是指感染导致了异常的宿主反应,然后导致了器官功能障碍。其具备三个环节:①必须有感染;②感染导致了异常宿主反应;③导致了器官功能障碍。

 

但是,这样的诊断标准却会面临一个问题,基础疾病不同导致宿主反应可能不太一样,也就导致免疫反应不一样,进而表现出的器官功能障碍可能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不同的基础疾病,重症感染的诊断标准好像有差别。

 

比如,对于急诊科重症科的医生,大家很明确,一定是感染造成了任何一个器官功能衰竭,把它称为重症感染;如果合并了血压掉了,就称为感染性休克。这一点与国际上非常一致。但是,对于呼吸科来说,比如中华呼吸学会制定的HAP(医院获得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指南中,是否为重症,要看呼吸功能、要看呼吸衰竭、要看是不是住ICU。其实,对于HAP、VAP什么情况是重症,首先感染灶来自于肺部,而且这种肺部的感染一定导致了呼吸衰竭。对HAP和VAP来说,器官衰竭就是肺部。所以呼吸学会的HAP和VAP的指南,更强调衰竭器官是肺,更强调器官衰竭是呼吸衰竭。如果合并了VAP或者HAP,如果合并了其他器官衰竭,也是重症感染。

 

临床上最复杂的重症感染,来自血液科或者风湿免疫科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尤其是血液科,比如粒细胞缺乏病人或者粒细胞减少病人。中华血液病学会粒缺伴发热指南指出,这类病人诊断重症感染非常困难。指南建议,既要看危险因素,作分层,又要看临床特征,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其实,粒缺的病人本身就可以出现发烧,不合并感染也可出现发烧,而合并感染也会出现发烧。因此,在临床上,粒缺合并感染与粒缺本身的发烧有时候很难区别。

 

但是,粒缺一旦合并发烧,如果是感染导致的发烧,病情发展常非常迅速,给医生的机会特别少。血液科的感染专家认为,粒缺病人一旦合并发烧,就要按重症感染去处理,就得要立即有所作为,立即把可能的病原微生物覆盖住,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要很强,以便阻挡疾病进展,否则可能后面就没有机会了。

 

我国《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重症感染是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器官衰竭等临床表现。这是高度概括的一种描述,对于重症感染来讲,只要出现一个器官衰竭,就是重症感染;如果出现多个器官衰竭,更是重症感染。常见的耐药菌,出现碳青霉烯耐药的耐药菌感染时,往往会有多个器官衰竭,所以把这些常见的器官衰竭罗列给大家。但是,对临床医生来说,出现一个衰竭其实就是重症感染,当然出现多个衰竭那更是重症感染,治疗更要强、更精准。

 

重症和重症感染的关系

 

临床医生需要注意的是,重症与重症感染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所谓重症,就是各种原因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器官功能衰竭,有器官功能不好了,叫重症。但是,重症感染一定是由于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者衰竭。所以,重症是一个大概念,重症感染是一个特指由于感染导致重症的这部分病人,两者之间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又互相联系。重症病人可能不是感染引起,比如创伤可以导致重症、器官衰竭,但由于器官衰竭,会导致皮肤黏膜的屏障破坏,导致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所以非常容易合并感染,而一旦合并感染后,又会出现新的器官衰竭,所以重症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反过来,重症感染,比如肺部感染,它可能引起呼吸衰竭这样一个重症感染,但是这个重症感染,当是HAP或者VAP这样的重症感染时,它是呼吸衰竭。由于毒素或者全身反应导致全身的各个反应,又导致休克,引起其他器官衰竭。所以,重症感染又可以让病人变得更重,变成一个危重症。

 

因此,重症和重症感染是两个概念——大概念和小概念,但又能够互相促进。我们对重症要特别关注,对重症感染更要关注。


作者介绍
邱海波 教授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总编辑

Intensive Care Med   Guest Edit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编委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Associate Editor

ESCMID Fellow

国家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ARDS与器官衰竭/功能重建


主要学术成就:

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100余篇,其中New England J Med 2篇, JAMA, Lancet子刊2篇, Intensive Care Med, Crit Care Med, Critical Care, Annals Intensive Care等, 

被引14,357余次, H-index:  41,高被引论文2篇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审定并提供,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资讯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邱海波教授:重症感染诊治的整体思路(1)—重症感染的概念

(5)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