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达比加群vs华法林
2016-02-02
596

在非瓣膜性房颤的亚洲患者中,与达比加群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是否与华法林所导致的这些风险不同呢?2016年1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

背景和目的:在非瓣膜性房颤的亚洲患者中,与达比加群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出血事件和死亡率风险,是否与华法林所导致的这些风险不同呢?这些疑问目前还不清楚。

方法:我们使用了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获得了2012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别服用达比加群和华法林的9940例和991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资料,并将其作为动态队列。我们使用倾向得分来调整治疗权重,以便平衡2个研究组的协变量。患者随访到该研究结束或第一次出现任何的研究结局。

结果:0.67年的中位随访期中,达比加群组共发生526例结局。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照)相比的风险比(95%置信区间)如下:缺血性卒中:0.62(0.52~0.73;P<0.0001);心肌梗死:0.67(0.43~1.05;P=0.0803);颅内出血:0.44(0.32~0.60;P<0.0001);胃肠道大出血:0.99(0.66~1.49;P=0.9658);所有住院时发生的大出血:0.58(0.46~0.74;P<0.0001);全因死亡率:0.45(0.38~0.53;P<0.0001)。当与华法林组相比时,达比加群组没有增加所有年龄组心肌梗死或胃肠道大出血的风险。达比加群组共有8772名(88%)患者使用110mg的剂量。110mg剂量的每种结局影响的大小与亚组分析中150mg的剂量具有可比性。

结论:在现实实践中,在亚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可降低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所有住院大出血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未增加胃肠道大出血或心肌梗死的风险。

(选题审校:易湛苗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的一项报告则显示,达比加群出血不良事件病死率远高于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但是,美国FDA的小型前哨数据库分析表明,达比加群所致消化道和颅内出血发生率不高于华法林,且2015年发表于BMJ的研究也显示达比加群对消化道出血风险影响与华法林类似,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类似。)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