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发表于《Int J Antimicrob Agents》的一项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评估替考拉宁治疗成年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谷浓度相关的临床有效性和肾毒性。结果显示,成年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替考拉宁的常规剂量会有暴露不足的风险。
目的:2010年,我们医院对血液恶性肿瘤成年患者使用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即第3天的时候,使用较高的替考拉宁目标谷浓度,为≥20mg/L。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谷浓度是否已经达到,探究与谷浓度达标相关的因素,并评估替考拉宁的临床有效性和肾毒性。
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包含104名成年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共计172次替考拉宁治疗。混合效应回归用于评估影响谷浓度的因素,逻辑回归用于评估谷浓度和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使用RIFLE标准评估肾毒性。
结果:我们观察到谷浓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治疗早期的谷浓度很少能够达到≥20mg/L。我们建立的混合效应回归模型能够解释52%的谷浓度差异。剂量和治疗天数与谷浓度呈正相关,而估计肾功能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谷浓度呈负相关(P<0.05)。药物的谷浓度越高,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越好,但具体浓度值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确定。替考拉宁的肾脏耐受性较好。
结论:结果表明,如果成年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替考拉宁的常规剂量,那么会有暴露不足的风险。鉴于观察到的谷浓度的差异、影响谷浓度达标的因素和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推荐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初始用药及随后的治疗药物监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该患者群体得到药物早期的充分暴露。
(选题审校:赵夕岚 编辑:吴刚)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