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暴露是否增加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因素患者疾病发作的风险仍然缺乏有效研究。2015年9月,发表在《Crit Care Med》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非肺源性败血症患者中,通过询问吸烟史和测定生物标志物确定的香烟暴露与发生ARDS的风险增加相关。
目的:目前,关于香烟暴露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的危险因素(败血症、肺炎和过度通气等)的患者发生ARDS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有效研究。本研究将考察在一个人群多样化的队列中与吸烟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和ARDS之间的关系。
试验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
设置:三级医疗中心。
患者:426名具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不包括创伤和输液)的临床患者。
干预措施:无。
测定和主要结果:研究人员获得患者的吸烟史信息并测定入组时获得的尿液样本的4-甲基亚硝胺-1-(3-吡啶)-1-丁醇(香烟烟雾暴露的生物标志物)。香烟暴露与ARDS之间的相关性随ARDS的危险因素的不同而相应变化(相互影响 P<0.02)。在非肺部败血症为主要的ADRS风险因素的患者中(N=212),发病者中39%为近期吸烟者,未发病者中近期吸烟者仅占22%(比值比 2.28;95%CI,1.24-4.19;p=0.008)。同样,尿液中检测到生物标志物4-(甲基亚硝胺)-1-(3-吡啶)-1-丁醇时,香烟暴露与该组ARDS发病率显著相关。在非肺部感染败血症患者中,ARDS发生风险增加仅限于患者体内4-甲基亚硝胺-1-(3-吡啶)-1-丁醇的水平与近期吸烟一致的患者中,在校正其他预测因素后,该结果依然成立。在具有其他风险因素(肺炎和过度通气等)的患者中,通过测定4-甲基亚硝胺-1-(3-吡啶)-1-丁醇水平或通过既往史确定的香烟暴露情况与ARDS的发作不相关。
结论:在非肺源性败血症患者中,通过询问吸烟史和测定生物标志物确定的香烟暴露与发生ARDS的风险增加相关。这一发现对于烟草制品管制和研究ARDS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选题审校:赵夕岚 编辑:朱婧)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