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心血管安全性如何?
2015-08-12
299

我们已知16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心血管安全性并将其应用于肿瘤。2015年8月,发表在《Drug Saf..》的一项研究,关于16个TKIs心血管安全性的更新,包括关于其促心律失常作用的市场数据以及9个新批准的TKI心血管安全性的评估。结果表明如果没有充分的管理,这些TKIs对心血管的影响将显着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用药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们以前评估了16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心血管安全性,这些药于2012年9月30日前被批准用于肿瘤,此后适应证不断扩展,且截止到2015年4月30日,其他9个TKIs也被批准上市,其中8个药的适应证包含肿瘤,另外1个(尼达尼布)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本报告对之前16 个TKIs心血管的安全性进行了更新,包括其促心律失常作用的市场数据,并对9个新批准TKIs的心血管安全性进行了评估(阿法替尼、卡博替尼、色瑞替尼、达拉菲尼、ibrutinib,乐伐替尼、nintedanib,普纳替尼和曲美替尼)。

以前,我们重点研究了其心血管安全性方面,即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左心室(LV)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目前也总结了这些药物动脉血栓栓塞事件(ATES)的相关风险。在这些新的TKIs抑制剂中,卡博替尼和色瑞替尼已被证明引起轻度至中度的QTc间期延长,阿法替尼、达拉菲尼、乐伐替尼、普纳替尼及曲美替尼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其中,阿法替尼的说明书对其与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进行了修订。高血压与卡博替尼、乐伐替尼、尼达尼布、普纳替尼及曲美替尼相关。普纳替尼于2012年12月被批准上市,不足10个月便因为重大安全性的修订,要求自愿(临时)停止销售(限制适应证、额外警告、关于动脉闭塞和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的注意事项及剂量修订)。与以前的16种TKIs相比,最近推出的TKIs与LV功能障碍相关,与QT间期延长相关较小。根据与TKIs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结合拉帕替尼和普纳替尼的上市后经验,强调需要在批准这些新的制剂后要有有效的药物警戒,并重新评估其风险/获益。

如果没有充分的管理,这些TKIs对心血管的影响将显着降低生活质量,并增加用药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十年中积累的证据表明其临床获益,虽然有价值,但仅限于无进展生存期和完全应答,而对总体生存率没有任何影响。在常规的临床实践中不加限制的使用,其风险/收益很可能低于高度控制的临床试验。

(选题审校:李潇潇 编辑:刘爱菊)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北京诺默斯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内容由环球医学独立编写,其观点并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此服务由优医迈与环球医学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参考资料
(0)
下载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