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鼻骨支架由一对鼻骨及部分上颌骨额突构成,位于面部中央,易遭受外界暴力或机械性创伤而发生鼻骨骨折。鼻骨上部厚而窄,与额骨鼻突连接,下部薄而宽,且缺乏支撑,故骨折多累及鼻骨下部。儿童的鼻骨由于有明显的裂缝,故骨折多局限于一侧。鼻骨骨折多单独发生,亦可以是颌面骨折的一部分。
儿童鼻骨骨折(fracture of nasal bone)由于其外鼻或鼻骨细小,且常伴有局部血肿、淤斑和肿胀,诊断较成人困难。由于儿童鼻骨支架大部分由软骨构成,仅部分骨化,外伤多造成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可不伴有移位。普通X线检查易误诊。
一、病因学
导致鼻骨骨折发生的常见原因有鼻部遭受拳击、运动外伤、意外撞击和道路交通事故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表现为鼻部外伤后局部疼痛,伤及鼻腔黏膜可有鼻出血。鼻中隔明显偏曲移位或血肿形成,可造成一侧或双侧鼻塞。
2.体征
外鼻肿胀和皮下淤血。鼻骨骨折有移位者,表现为鼻梁塌陷或偏斜畸形。骨折类型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有关。暴力来自一侧时,同侧鼻梁下陷,对侧隆起。正面暴力常使两侧鼻骨骨折,同时可并发鼻中隔和筛骨损伤,形成鞍鼻畸形。外伤2~3天内,鼻部软组织肿胀、淤血,可掩盖畸形。如鼻腔黏膜撕裂,擤鼻后可出现伤侧下眼睑、颜面部皮下气肿,可触之有捻发音。鼻局部触痛,触之可感鼻骨塌陷或骨擦音。若有中隔血肿,可见中隔黏膜向一侧或两侧膨隆。
三、辅助检查
1.X线
鼻骨侧位片可显示鼻骨骨折线,前后有无移位或碎骨片游离的情况。鼻骨正位片可显示是哪一侧出现骨折。鼻根部塌陷明显者,应做鼻窦CT以排除鼻窦及颅底骨折。
2.CT检查
能准确判断鼻骨有无骨折和骨折的位置、部位、类型、有无合并邻近组织损伤,特别是鼻及颅面区复合骨折,使诊断率明显提高。
3.其他
如鼻血为淡红色,其在手帕或纸上的痕迹中心呈红色而周边色淡、清澈,须行鼻漏出液的脑脊液生化检查,如其中葡萄糖定量分析是血糖的2/3,应诊断伴有脑脊液鼻漏。疑有鼻中隔血肿者可穿刺抽吸确诊。
四、诊断
根据外伤史、鼻部畸形、鼻腔通气度和鼻中隔的检查、触诊及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严重外伤所致的鼻骨骨折应除外合并的其他颌面或颅底骨折。
五、治疗
治疗原则除止血、止痛、清创、缝合和预防感染外,还需对骨折进行复位和整形,以恢复鼻通气功能和外形美观。
1.鼻骨骨折复位术
刚发生的闭合性鼻骨骨折,伴有明确的鼻外观畸形,在充分检查和评估后,应尽快行鼻骨复位术。若伤后来诊时鼻部已明显肿胀,为了不影响复位效果,可嘱患者于外伤后1周左右,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一般不宜超过2周。超过2周由于骨痂的形成,增加了整复难度。
复位方法:儿童应在全麻下手术。单侧鼻骨骨折伴塌陷时,先在鼻外沿鼻侧用鼻骨整复钳或骨剥离子量出鼻翼至双内眦连线的长度,并以拇指标示。然后将鼻骨整复钳或骨剥离子用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包裹后伸入鼻腔,深度勿超过两侧内眦连线,避免损伤筛板。将鼻骨向前上方抬起复位,左手拇指和食指仔细向对上抬的鼻骨施加向下的压力,骨折复位时经常能感到骨摩擦感或听到骨摩擦音。伴有鼻中隔的骨折和脱位时,也应同步复位。将复位钳的两叶分别伸入两侧鼻腔,至于中隔偏曲处的下方,夹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即可使脱位的中隔复位。复位后仔细观察和触摸,确保鼻骨完全复位。随后,鼻腔内适当填塞凡士林纱条,以固定复位。但不宜填塞太多,致使鼻部变形。纱条于48小时内取出。嘱患者2周内不要挤压鼻部或用力擤鼻(图1)。

图1鼻骨骨折复位示意图
A.单侧鼻骨骨折复位;B.双侧鼻骨骨折复位
2.鼻中隔血肿和脓肿手术
鼻中隔血肿宜尽早手术清除,以免发生继发感染和软骨坏死。血肿切开可放置引流并行双侧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脓肿切开引流无需填塞,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发生软骨坏死、穿孔、鞍鼻畸形等并发症。
3.开放鼻骨复位术和鼻中隔手术
外伤后数周或更长,鼻骨骨折端骨痂形成,鼻内复位困难,此时应实行开放鼻骨复位及整形术。对伴有明显鼻中隔偏曲,影响鼻腔通气者,可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Copyright © 2025 Merck & Co., Inc., Rahway, NJ, USA and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