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以全血细胞减少、大量蛋白尿、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胸闷伴胸痛。化验检查提示尿蛋白阳性、ANA、抗dsDNA阳性,免疫球蛋白减低,胸腔积液培养提示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如何诊治?
【病历摘要】
患者,女,22岁,因“发现全血细胞减少2年,全身水肿2个月,发热伴胸闷、胸痛3天”入院。
患者2年前查体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2.43 × 109/L,血红蛋白101g/L,血小板9 × 109/L。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Ⅲ级,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性贫血,ANA、Coombs试验阳性,诊断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予泼尼松30mg q.d.口服2个月后逐渐减至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
7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后逐渐累及双踝、双腕关节,无明显晨僵,无关节肿胀,外用药物治疗后可缓解。2个多月前逐渐出现双下肢、腹部、上肢及颜面部水肿,24小时尿蛋白4.25g,补体低,抗SS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U1-RNP抗体、抗dsDNA抗体均为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予以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0.4g静脉滴注q.2w.,羟氯喹200mg b.i.d.治疗,出院后予以泼尼松50mg q.d.及羟氯喹200mg b.i.d.治疗。
出院后1周患者自行停用激素,改服中药治疗,仍有双下肢和颜面部水肿,遂就诊于我科,24小时尿蛋白6.21g,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予甲泼尼龙1000mg × 3d序贯甲泼尼龙40mg q.d.,羟氯喹200mg b.i.d.,吗替麦考酚酯500mg t.i.d.及降压、利尿等治疗,水肿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50mg q.d.、吗替麦考酚酯、羟氯喹及利尿、降压药物治疗。
近3天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逐渐加重,伴有头晕、乏力,发热,体温最高38.5℃,无畏寒、寒战,于当地医院查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钾6.38mmol/L,血肌酐149μmol/L。患者近期饮食睡眠可,大便5~7天1次,小便7~8次/d、每次200~300ml,体重减轻约15kg。
【入院查体】
T 36.5℃,HR 105次/min,R 20次/min,BP 135/80mmHg。神志清楚,端坐位,颜面部无水肿,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下界在腋中线第5肋间、肩胛线第6肋间,左肺呼吸音减低,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正常,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无压痛,腹肌无紧张,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墨菲征阴性,肝、脾脏未触及。全身关节无肿胀、压痛。浮髌试验阴性。双侧足背有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4.54 × 109/L,LY 0.78 × 109/L,Hb 66g/L,PLT 162 × 109/L。生化:肌酐 138μmol/L,白蛋白 23.1g/L;CA125 222.8U/ml。尿常规:蛋白(+++),潜血(+++),白细胞 72/μl,红细胞 4625/μl。
免疫相关:IgA 1.15g/L,IgG 3.9g/L,IgM 1.1g/L,补体 C3 0.732g/L,补体 C4 0.155g/L,CRP 77.2mg/L,PCT < 0.1μg/ml。ANA 1∶160斑点,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7.8IU/ml。
胸腔积液生化:总蛋白28.0g/L,白蛋白15.5g/L,乳酸脱氢酶287U/L,葡萄糖7.55mmol/L,腺苷脱氨酶9.6U/L。胸腔积液常规:外观清透,pH 6.00,比重1.022,李凡他试验(+),总细胞20000/μl,白细胞 5180/μl,单个核细胞10%,多个核 90%。胸腔积液病理:可见大量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多量间皮细胞,部分间皮细胞增生,散在少量淋巴细胞。胸腔积液培养:盖尔森基兴奴卡菌。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上叶膨胀不良,少许炎症不除外,左肺下叶压迫性肺不张;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图1)。
图1左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下叶压迫性肺不张
引自:风湿免疫性疾病疑难病例解析.第1版.ISBN:978-7-117-28376-2.主编:栗占国 陈 适 刘燕鹰
【诊断】
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
【诊治经过】
根据病史,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大量尿蛋白,伴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包括ANA、抗dsDNA抗体和Coombs试验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明确。经过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短期内出现发热、胸闷伴胸痛,单侧胸腔积液,同时伴有肌酐升高、血钾升高。予患者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予利尿、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胸腔穿刺术。
胸腔积液培养诊断为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药敏试验对磺胺类药物最敏感,且常规量无效,需用到3~10g/d方可起效,但由于该类药物经肾代谢,该患者现有肾功能不全,应用磺胺类药物可能加重其肾脏损伤,暂时可考虑其他相对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三代、环丙沙星、莫西沙星,予头孢曲松2g q.d.联合莫西沙星400mg q.d.治疗,间断抽取胸腔积液,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胸闷症状好转,胸腔积液逐渐减少,出院随诊。病情平稳,尿蛋白持续小于0.5g,未再出现胸腔积液。
【病例评析】
患者为青年女性,出现血液系统、肾脏损害,肾病综合征,病程中可疑关节炎表现,伴有ANA、抗dsDNA、抗SSA阳性,补体减低,考虑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明确。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胸闷、胸痛,影像学提示单侧胸腔积液,需鉴别本病活动、感染、恶性肿瘤等。结合前期较强免疫抑制治疗,淋巴细胞偏低,免疫球蛋白低,患者为免疫受损状态,感染风险极高。病原学检测提示为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
奴卡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需氧丝状细菌,易经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导致机会性感染,主要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亦可出现在免疫功能正常但合并结构性肺病患者。有报道,糖皮质激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及支气管扩张等为该疾病危险因素。该菌已发现50余种,星状奴卡菌、巴西奴卡菌我国报道较多,多为肺部感染,影像学可表现为厚壁空洞、实变影等,胸腔积液亦多见,从影像学来看不可除外该病原体感染,同时可出现血行播散。有报道其死亡率可达15%。本例胸腔积液培养鉴定为盖尔森基兴奴卡菌,罕有报道。
奴卡菌感染以磺胺类药物治疗为主,多需要联合治疗。本例治疗难点在于患者肾功能不全,应用磺胺类药物存在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风险。结合体外药敏结果,本例患者选用头孢曲松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同时间断胸腔积液引流,治疗约2周症状好转,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感染控制后再次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病缓解,随访过程中未再出现感染表现。
本例启示
1.免疫功能减低患者为机会性感染易感人群。
2.狼疮合并单侧胸腔积液,宜警惕感染可能,胸腔积液检测可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证据。
3.盖尔森基兴奴卡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多样,胸腔积液多见。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人卫inside知识库,其观点不反映优医迈或默沙东观点。 此服务由优医迈与胤迈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授权共同提供。
如需转载,请前往用户反馈页面提交说明:https://www.uemeds.cn/personal/feedback
人卫知识数字服务体系
